第417章 第一次正式采访

但她很快调整策略,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

"凯瑟琳,您看过华夏的水墨画吗?"

面对这个问题,徐谨言沉默了一下,换了个方式回问了回去。

“完全不了解。。。”

漂亮的主持人明显愣了一下。

"水墨画讲究留白。

画家不会填满整张纸,而是留下空白让观者想象。

文学也是如此。

我笔下的安迪是一个轮廓,哈里森福特用他的理解和才华填充了这个角色。

也就是说,这不是覆盖,而是演员与书里的角色产生的共鸣。"

徐谨言露出微笑,缓缓地说道。

随即,观众席传来一阵赞赏的掌声。

"让我们谈谈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吧。

评论界普遍认为,他将原着中温和智者的形象,演绎成了监狱中的马龙白兰度。

更加粗犷、更具反抗性。

你认为这是对原着的提升还是扭曲?"

面对观众席的掌声,凯瑟琳也不得不承认。

虽然这个比喻她没完全明白,可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这个比喻巧妙地将危机转化为亮点。

着实不愧于文学大师的名号

下一秒,她瞥了一眼制作人在场边竖起的大拇指,决定改变策略。

"摩根赋予了瑞德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这恰恰抓住了监狱生活的本质!

在极端环境下,人性要么被磨灭,要么以更强烈的形式爆发。

他的表演在我看来完全称不上是扭曲,而是另一种真实。"

听到这个提问,徐谨言想起后世电影里,摩根弗里曼这位演员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其实凯瑟琳说的对,除了当幸福来敲门彻底秉承了原着外。

科波拉其实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塞了大量的私货。

一如既往的展现出了他的风格,虽然与原片有着明显的区别。

可在徐谨言看来,其实也是另一种升华。

"但不可否认。

科波拉的强烈个人风格让肖申克的救赎失去了原着中的普世温情,变成了飞越疯人院和教父的混合体。

全片充满了权力博弈、视觉野心与哲学思辨,更像一部黑暗史诗而非你笔下原着中希望的寓言。

你真的满意这样的改编吗?"

面对徐谨言的回答,凯瑟琳发自内心的欣赏让她想起了自己刚入行时对新闻的热爱。

不知不觉中放柔了语气。

PS:被母上揪走回老家过清明,起步三天,你们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在高速上了。

希望这几天存稿能顶得住,另一本书已经断更,全力写这本了,希望大家给点五星好评或者小礼物鼓励一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