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洛阳城中消失的粮草

众多官员、大儒和名士们对此事议论纷纷,他们对杨国忠和杨贵妃的行为表示出了极度的不满和愤怒。

在这些人看来,李隆基御驾亲征无疑是当前拯救国家的最佳策略。

他们认为,只有皇帝亲自出马,才能够最快地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的安宁。

而且,一旦李隆基决定御驾亲征,必然会让太子监国。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稳定朝局,还能够让太子在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为将来继承大统做好充分准备。

更重要的是,随着杨国忠这些天在朝廷上的胡作非为,他把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法度混乱,许多人都对他深恶痛绝。

他们认为,只要没有了杨国忠这个奸相,再加上李隆基不在朝中,那么随便换一个人当皇帝、当宰相,都要比现在的情况好得多。

然而,就在众人对杨国忠和杨贵妃口诛笔伐之时,派往洛阳的裴徽竟然下落不明!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局势雪上加霜。

李隆基得知此讯后,心急如焚。洛阳乃是军事要地,若无人督战,战局恐怕会愈发不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隆基最终下定决心,必须再派一人前往洛阳。

此人不仅要能督战,更要能替他盯着李光弼,以防生变。

在众多候选人中,李隆基权衡再三,最终决定从宫中挑选一名大太监前往。

这名大太监,深得李隆基信任,且为人机敏,定能胜任此职。

于是,李隆基迅速下令,让大太监率领五百禁军侍卫,即刻启程,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城。

……

……

冬末的洛阳城,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刺骨。

洛水两岸的槐树叶早已凋零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在哀叹这座城市的命运。

傍晚时分,夕阳如血,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诡异的红色纱衣。

城头之上,李光弼身披战甲,脚蹬被霜气浸透的牛皮靴,正焦躁地跺着脚。

他的目光扫过城头城下,心中一阵悲凉。

无数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已经被烧成了焦炭,有的则被箭矢射得像刺猬一般。

破烂的器械散落在四处,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惨烈战斗的激烈程度。

而那些密密麻麻插在地上或者人身上的箭矢,犹如密集的雨点一般,让人触目惊心。

这些箭矢有的还带着血迹,有的则深深地插入泥土之中,仿佛在诉说着刚刚那场激烈战斗的惨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