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再来一次

王兮单独召见了苏芷柔,而苏芷柔也抓住了机会,留在王兮身边尝试着接触政事。

大明那边,王栩已经把朝政理顺,他打算亲自去临安一次,正式在临安城接受大宋降表,昭告天下大明不需一兵一卒便完成了统一。

而王兮则开始努力画画,画的全是她在现代时期和一人之下世界的老师们。

她准备创办一个书院,主旨就是传播新思想,开辟新学科,不让那些读书人再继续死磕八股文,叫他们学点实用的。

整个大宋时期,可以说弱,可以说怂,但真的不穷,毕竟动不动就给人送钱的国家,能穷到哪里?

而王兮在整个大明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她要建书院,别人即使有意见也不敢提。

那些个朝廷官员即使心中不满,也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书院。

和书院一起办起来的还有印刷厂和出版社,第一本印的就是新华字典;为了加快教育普及,王兮决定把简体字也弄出来。

之后,王兮和她的画灵一起将后世的课本都默写出来,又联合实际进行修改,之后印刷装订成册,这些书就是她书院的课本。

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本都齐全后,王兮让印刷厂那边不停歇的一直加印,一定要保证全国每一个书店都有足够的存货。

因为王兮并不限制普通人购买,书院还放话出去:如果你能够自学,那么只需要到书院报名参加考试,只要考试合格,同样能获得书院颁发的毕业证。

这些课本价格也很便宜,倒还真有不少百姓购买,世家那边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王氏兄妹对世家的清理一直没停过。

王栩对自己妹妹都行为也很是支持,支持到直接颁布圣旨,说日后科举的考试科目也会向书院看齐。

这圣旨引发了大量读书人的不满,但他们不满也没用,王兮恶意满满的把宋金两边的圣衍公都请到了书院,不是作为老师,而是第一批学子。

苏芷柔同样也是第一批学子,因为皇上和长公主说了,以后朝堂要广纳良才,不问男女。

王兮不想自己和哥哥“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日后又走倒车路,所以教育必须跟上。

报纸也被弄了出来,每天一版,贴在各个人流聚集的地方,贴报纸的官吏大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