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龙直言不讳,“是,我爸在汉东十几年,作出的成绩不小,现在更是主政汉东,但我认为在某些方面,他的做法还是有些问题的,就比如这个社会风气。
改革了,开放了,但在道德的建设上没有跟上,人们崇尚金钱,追逐金钱,礼义廉耻,却被抛之脑后,这在我看来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当然了,这样的风气,对我们这种商人,还有贪官,好处还是不少的,甚至说是如鱼得水。”
赵瑞龙看似批评,话里话外却充满了得意。
高育良眉头一皱,打断道:“瑞龙,改革成果的好坏,还轮不到你我来说三道四,这话我就当没听过,你不要再说了,否则让人听了去,别说我了,你父亲都会很麻烦。”
见高育良生气,赵瑞龙忙住了嘴。
“好好好,高市长,那咱们就不说了,咱们还是看表演怎么样。”用手指了指高婉君,“你!过来陪咱们高市长喝酒,其他人拿出你们擅长的绝活,给咱们高市长点评点评。”
高婉君听话的,款款在高育良身边坐下,不远不近,眼神怯怯,任谁看到都会心生一股保护的欲望。
可高育良只是看了一眼,便没在理会。
小舞台的表演继续,集体的《纱窗外》变成独唱曲目,那个叫薛娇的女子用吴侬软语唱起小调,声音婉转动听。
高育良正准备好好欣赏。
赵瑞龙却在一旁介绍起高婉君的来历:“高市长,说起来,您身边这位高婉君小姐,她可是和您颇有渊源呢!”
“什么渊源?”高育良不解。
“她不仅是您同姓本家,而且还是咱们汉东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呢。
更有趣的是,她还是您爱人的学生呢!您看,这关系多亲近啊。”
“而且她对历史研究还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明史这块,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倒是和您有着诸多相似呢!”
高育良看着高婉君,问对方喜欢明史哪一段。
高婉君说:“万历一朝,尤其是黄教授写的《万历十五年》。”
高育良一怔,来了兴趣,想要考考对方,“那你说说,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高婉君温婉道:“收获谈不上,有那么一点感慨。”
“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