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初露峥嵘

他们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回忆着峥嵘岁月。

时光悄然流转,乾武十七年夏末,一件足以震动整个朝野的大事发生了。

齐先生,这位自陛下登基以来,便始终忠心耿耿追随在侧,在朝堂上历经无数风雨、屹立十七年不倒的肱股之臣,竟然递交了辞呈,选择辞官归隐。

消息一经传出,满朝文武皆为之震惊,一时间,朝堂内外议论纷纷,众人皆猜测其中缘由。

然而,李承乾面对齐先生的辞官请求,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只是面带微笑,那笑容里似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深意。

到了乾武十七年秋,年仅二十五岁的王文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在朝堂之上横空出世。

王文出身农村,带着一身质朴踏入官场。他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功走进了普通官员穷尽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军机处。

一时间,朝堂上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年轻的身影上。

当年的齐先生,同样是在二十五岁的年纪登临太师之位,如今齐先生离去,王文顺理成章地完全接替了他的事务。

初掌大权的王文,自己都还没能完全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尚未真正弄清楚自己手中究竟握着怎样的权势责任。

与此同时,民间开始流传起各种流言蜚语,皆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的。

他们四处宣扬说陛下已然老糊涂了,竟然想要扶持这样一个毫无根基的少年郎位极人臣。

朝堂之下的官员们,心中的不满嫉妒更是不言而喻。

他们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而这个少年郎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轻而易举地超越了他们,这让他们如何能够服气。

无数的奏折,被越过了军机处,直接送到了两仪殿。

他们不服,一个少年郎掌管着军机处,来审批他们的折子,当他们感受到了侮辱。

他们不愿意,直接往两仪殿送折子,就是他们无声的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