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里的儿童数目突破三万人的大关,并且精确计数到三万一千七百二十四人。
随着春季的到来,一切都开始有了生气。
为应对这些孩子的生活需求,基地做了如下安排——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孩子们去种树; 十至十二岁帮忙搬运; 更小些的留在营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五岁以下的小朋友们就帮着照顾更为年幼的。
这段时间里又有近三万个小朋友正被转运中。
预计在夏季来临前,即五六月之间,人数达到最高峰时将逼近六万大关。
上级部门希望尽早将儿童全部收容至此,虽然赵常山建议等一年,最后不得不接受命令。
而 ** 部门提供的各项补助都非常迅速,若是由赵常山直接负责,那将是另 ** 事儿……
为了维持这一庞大的群体有序运转,任何惹恼赵常山的尝试都是不明智的,毕竟这个人做事手段相当强硬——因此他的物资从未有过短缺现象。
春天里的3月下旬,植树活动进行了一周后,孩子们带着小铲子跟随指挥官上山栽下最后一棵树苗。
另一部分人在山下的苗圃挖树苗。
而赵常山则带领一批大孩子,使用附近村民赞助的好几部拖拉机犁地,翻了上千亩土地,只剩下一部分留给树苗田。
孩子们经过补充营养后个子明显增长了许多。
小主,
同时,在妇女小组昼夜不停的劳作下,孩子们穿的衣服也在赶制当中。
即便已经调配来三十台缝纫机用于加速制作进度,仍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所以赵常山提供了一罐自制果酱帮助大家保养眼睛。
终于在一个忙碌的下午,所有的工作接近尾声。
新栽好的一万五千亩松树林虽然不能解决森林中的缺木问题但也算是小小成就。
晚上趁孩子们安睡之际,赵常山播种了各种农作物——共计三百五十亩芝麻(用来榨香油),四千亩胡麻用来食用油供应;小麦、玉米以保障粮食来源,以及高粱等其它作物丰富食物储备。
十亩的菜园里则生长着萝卜、胡萝卜和其他应季的蔬菜供孩子们自食其果,也体现了教育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三月底,又一批五万个鸡蛋被放入孵化器,预计四月中雏鸡出壳。
整个营地的氛围变得日益热闹起来。
随着天气渐渐回暖,新的生命陆续破壳而出,这一切让赵常山心情愉悦。
然而,当实际入驻的人员数量超出预算上限时,赵常山却忧心忡忡。
原本规定最多承载不超过六万名成员,现实际已经达到近六万名。
住宿重新规划,每张床安置更多的孩子勉强度过暂时危机。
一件小事带来了久违的笑容——年初孵化出的小鸡们首次产下
既然大家说可以改良,那么勤下蛋的母鸡经过几代改良后,是不是能变得更勤劳呢?现在养殖场里已经开始实行立体养殖模式。
一排排笼子叠成了四层。
不出两年,营区的孩子们每天都能享用到鸡蛋了,而不是只能在生日那天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