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海兰背叛

在那古老而庄严的养心殿内,时间仿佛被厚重的历史所凝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般的压抑。高耸的殿顶之下,阴影与光线交织,形成一幅幅斑驳的图案,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某种神秘对话。

那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急切。最终,一个身影匆匆忙忙地步入了养心殿那扇沉重而庄严的大门。此人正是太监总管李玉,他身着华丽的太监服饰,一路小跑而来,额头上已然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他的步伐虽快,但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之意,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期待。

待行至御前数步之遥时,李玉猛地停下脚步,双膝跪地,双手高举过头顶,呈上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他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极其恭敬而又略带紧张的语气:“启奏陛下,皇贵妃娘娘携同和敬公主前来向您请安了!”他的声音虽轻,却如同一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说罢,李玉微微抬头,偷瞄了一眼皇帝的神色。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岁月在其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而不可捉磨的光芒。李玉的心中暗自揣测着,这突如其来的访客是否会如同一缕清风,吹散当前这沉闷如铅的局面。

皇帝听闻此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那波动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转瞬即逝,却足以让人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他沉默片刻,仿佛在那短暂的沉默中权衡着无数的可能,最终缓缓说道:“宣。”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玉赶忙领命出去迎接,他的身影再次在昏黄的灯光下拉长,如同一道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不多时,皇贵妃袅袅娜娜地走进殿来,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如同春风拂过湖面,带来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和敬公主紧跟其后,她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整个养心殿。

皇贵妃行礼之后,抬眼看向皇帝,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那微笑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既不过分张扬,也不失其温婉之美。“陛下,臣妾许久未见陛下,甚是想念,特地带了公主来看望陛下。”她的声音柔和而细腻,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

和敬公主也脆生生地说道:“皇阿玛,今天我进宫去看皇贵妃,那两个龙凤胎太可爱了!尤其是永瑚,和阿玛好像啊!”她的语气中充满了童真与喜悦,仿佛整个世界都因她的笑容而变得更加美好。

皇帝紧绷的面容在听到这些话后稍微缓和了一些,他对着和敬公主招了招手,那动作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与慈爱。“是吗?永瑚很像朕嘛。我最近忙,好久都没有去看过龙凤胎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愧疚与思念,仿佛在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的帝王,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渴望着与孩子的亲近与欢乐。

皇帝看了看乖巧的女儿,又看了看仪态万千的皇贵妃,轻叹了口气。那叹气声如同秋风中的落叶,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萧瑟与无奈。“你们来得正好,今日朕心情烦闷,看到你们倒是舒畅许多。”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与对亲情的渴望,仿佛在这一刻,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皇贵妃微微欠身,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容。“只要陛下舒心就好,臣妾还带来了陛下最爱吃的点心。”她的声音如同春风中的细语,让人心生愉悦。

馨澜轻轻扫视了一眼养心殿内的情形,只见继后如懿端庄却难掩疲惫地跪在地上,海答应海兰神色复杂,而永琪则是一脸坚毅,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这一幕,让她立刻明白了眼前的局势——端慧太子的死因,终于事发了。

馨澜微微垂下眼睑,心中迅速斟酌着言辞,既要尊重皇上的权威,又要顾及到在场每一个人的情绪。片刻之后,她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而沉稳:“皇上,蒙古科尔沁右翼博尔济吉特氏,已带着他们的格格格桑梅朵,也就是五阿哥永琪未来的嫡福晋,一同进京了。此番远道而来,不仅是为了朝觐天颜,更是为了履行两家早已定下的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