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到底身体底子好,不慎落水都没受寒。
李白获得科举的资格便在益州购置了一处宅子,打算潜心苦读。
他对自己满怀信心,准备先参加州县考试,成为乡贡。
科举考试科目繁多,有数十种之多。
其中最核心的常科当属进士科与明经科。
进士科备受士人青睐,堪称“士林华选”。
李白自然选择进士科备考。
进士科三项诗赋、帖经、策问,其中两门对他来说都是手拿把掐。
唯一有点难度的只有策问。
策问纪由拿手啊,不就是论述题吗?
纪由压根儿用不着托关系去搞什么历年真题。
他太了解朝代现状了,考来考去,无非就围绕五个大方向:政治治理、经济发展、军事边防、民生与社会,还有文化教育。
不管题目怎么变,本质上都是换汤不换药。
纪由拿起粉笔,站在小黑板前,给李白进行一对一教学。
“学之前,咱先学答题结构。”他认真地说道,“把答题内容分解成三段。”
“第一段理论根基,哪个牛逼的人说了什么话。”
“到了第二段,就要开始写具体对策了。”
“这里要从多种角度展开,比如从政策制定、执行效果,或者从不同阶层民众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
“逻辑性必须要强,每一个观点都得有理有据,层层递进,把你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后第三段,用契合的历史案例来收尾,能极大地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李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纪由见状,思索片刻,抛出一个对李白而言相对容易作答的问题:“倘若要平衡商业与农业关系,进而推动经济走向繁荣,你会如何谋划?”
“请就此作答。”
李白提起笔刷刷刷的开始写。
纪由像监考老师一样站在他身边看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