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初夏时分气温开始升高了
心情 想到会乱,没想到这么乱
风闻言事效果显,
举朝上下乱哄哄。
谁人背后不参人,
谁人背后无人参?
今儿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真真切切让我见识到风闻言事这玩意儿一旦爆发,那势头就跟决堤的洪水似的,挡都挡不住。
这风闻言事都推行整整三天了,刚开始那几天,大臣们一个个都还端着架子,装得一本正经。每天也就零零星星十来个奏折递上来,跟挤牙膏一样,不情不愿地检举一下同僚。我心里就琢磨着,这些老狐狸,肯定还在观望,不敢轻易出手。
可谁能想到啊,今天就像突然变了天,奏折跟雪花片似的,铺天盖地全涌到我眼前来了。
我一大早迈进御书房,还没来得及在那龙椅上坐踏实呢,屁股都还没把椅子焐热乎,就瞧见小林子带着一群小太监,那叫一个手忙脚乱,抱着一堆奏折吭哧吭哧地走进来。我看着那堆得跟小山似的奏折,心里“咯噔”一下,心说,完了,就我这一个人,就算长了三头六臂,今天也甭想忙得过来。这事儿,必须得找几个得力的帮手来才行。
没多会儿,我就把左丞相刘文海、侍中杨景宇、户部尚书俞法仁、刚从天竺谈判回来的礼部尚书李达文,还有才从秀山郡郡守改任兰溪郡郡守的范佩西给召来了。
为啥选他们呢?这里面可大有讲究。刘文海,那可是跟着我多年的老伙计了,这么多年身居高位,却从来不去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连他自己儿子都被他死死压在学宫,不让入朝为官。就冲他这份清正和忠心,我信得过他,把重要事儿交给他,我放心。
杨景宇嘛,背后可是站着势力庞大的杨家,他来,就能代表那些世家大族的态度,看看他们对这风闻言事到底是个啥想法。
俞法仁,自然是代表着俞家,右丞相俞法晨一直在外忙着海运和陆运相连的大事。俞家作为外戚在朝堂上势力也不容小觑。
李达文和范佩西这两位呢,都是寒门子弟出身,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他们能代表那些底层出身官员的心声。把这几方势力的代表凑一块儿,就是为了能把这事儿办得公平公正,谁也别想在里面搞小动作。
等人都到齐了,我往龙椅上一靠,眼睛扫过众人。刘文海不愧是老臣,经验丰富,办事儿靠谱。他连一秒都没耽搁,立马就有条不紊地安排起工作来。只见他眉头微微皱着,眼神专注,一边分配任务,一边耐心地跟其他人讲解要点。我看着他那认真负责的模样,心里暗自点头,有他牵头,这事儿啊,就成功了一大半。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倭国女子,心里痒痒的,就给了小林子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小林子跟了我这么久,那叫一个机灵,立马心领神会,赶紧小跑到我身前,弓着腰,满脸堆笑地说:“陛下,您放心,奴才懂,这就给您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