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综合性高级学府

……

随着大汉书院的正式开院,每日前来接受考核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为了能够实现有教无类的理念,依照王潜的要求,大汉学院的考核内容,并不具备任何针对性,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或是在某方面具有独特的天赋,皆可成为大汉学院的一员。

例如一个农人,他本身大字不识一个,但却能够通过对农作物的观察,提前预测到气候的变化,这种本领,便完全符合入学条件。

在这种独特的招生方式之下,进入大汉学院的人,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权贵子弟、也有寒门庶民,甚至是市井流氓之辈,也不在少数。(注:此流氓非彼流氓)

大汉学院的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而且还引起了不少士林中人的微词。

毕竟,在他们眼里,大汉学院,应该是一处文教圣地般的存在,怎么会什么样的人都往里招呢?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正是王潜所一心追求的结果。

他一开始兴建大汉学院的目的,除去要借此培养一批可用之人之外,就是要将其打造成一座综合性高级学府,用来培养一批涉及各个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毕竟,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绝不是单靠某一方面就能够支撑地起来的。

就比如后世的一些国家,如果只是有钱的话,那它的下场,就是沦为别人的钱袋子;可如果只是军力强大的话,那它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在无敌之后的分崩离析。

因此,只有做到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稳步向前,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而大汉学院,则是王潜所追求的一个开端。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建宁二年的二月中旬。

此时,距离大汉学院开院,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经过这段时间的招收,共计有一万三千余人通过考核,成为了大汉学院的一员。

除去必要的经学、心学之外,其余诸如算学、农学、工学等杂学科目,也是人满为患。

在各科学员之间,虽然依旧有着鄙视链的存在,但在大体之上,倒也勉强可以融洽相处。

加之天子此前通过考核,录取了大批杂学人才,也在无形之中,或多或少的提升了杂学之道,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感受到风气的逐渐转变,王潜也觉得是时候再来上一记重锤,用以彻底敲醒人们对于杂学之道的认识,并看清杂学之道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