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诸多大字不识的百姓,在面对岛国进犯时,依旧也能高声喊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主要原因。
而这,便是民族自信心的一种具象化的表现。
而王潜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大汉的臣民们,去建立一种思想上的优越感。
他要让大汉的百姓们都明白,既然生在了大汉,那么就要主动承担起相应责任,以家长的身份,去对周邦蛮夷进行指引和教化。
只要有了这种思想上优越,再辅以责任的加持,那么今后的人们,便会不自觉的保持着一种奋进的心态。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天天迟到的学生,在某一天的时候,校长突然将学校大门的钥匙拿给了他,并告诉他,全校的学生什么时候能进学校,全靠他什么时候开门。
第二天,人们就会发现,这个原本天天迟到的学生,突然就比任何人去的都早。
这,便是责任感所带来的驱动力。
当然,此事虽不是绝对,但却适用于大部分人。
而今,眼看众人通过刘宏的一番话,明白了身为汉民的那种责任,王潜心中自然感到开心不已。
当然,除去大汉的一众臣民之外,那些羌人俘虏的心中,此刻也是百感交集。
对于刘宏将他们羌人视作从属的言论,他们心中并不排斥。
毕竟,事实就是如此,大汉就是比他们更强、更好,不然的话,他们的祖先也不会选择内附到大汉境内,来为大汉戍守边疆。
真正让他们感到不可置信的事,这位大汉天子,不仅没有鄙夷排斥他们,而且还在教导大汉的军民去接受教导他们。
这是何等的胸怀,才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此时此刻,这些羌人俘虏,也终于明白了这位年幼的君主,为何能够受到大汉军民的如此拥戴了。
“可惜,如果我等能够早点儿遇到这样的天子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