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法兰西绞肉机

“确认全军覆没。”

城市战。

突破地狱般的堑壕战,进入巴黎市区后,比堑壕战更可怕的地狱正张着血盆大口,等待着德军。

“……呵。”

双腿发软的第一军司令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巴黎保卫战。

一个月内,德军一个野战军团级别的兵力被消灭。

只是,法国的损失更为惨重。

>>>

“什么?”

美国财政部。

杜鲁门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世界大战爆发一个月,伊尔德法兰西的战线正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堑壕战的惨烈程度远超预期,带来了巨大的消耗费用。

“双方合计伤亡大概30万人?仅仅一个月?”

30万人。

即使只是大致估算,德军伤亡十万,法军伤亡二十万。

考虑到法军在将德国第一军和第二军赶出巴黎的过程中进攻十分激烈,这个交换比勉强还算能接受。

德国遭受了野战军团规模的兵力损失,而法国一个野战军团直接被消灭。

原本作为预备队组建的两个野战军团,现在只能重新整编为一个野战军团。

德国第一军虽然还未被完全击溃。

但无论怎么说,已经缩减到军团级规模,而非野战军团了。

在大进攻期间,兵力补充难以实现,尽管勉强维持着野战军团的名号,但谁都看得出来,它已名不副实。

法国两个野战军团加上首都防卫司令部。

虽然听说法国天主教势力倾向于求和,但没想到野战军团会瞬间崩溃。

情报局局长汇报说:

“首先,在法国大进攻将德军击退的过程中,法国方面遭受了毁灭性的损失。”

“首先?”

“是的,法国进攻结束后不久,被赶出巴黎的德军第二次向巴黎东北部发起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总共两次大规模进攻。

对德国来说,占领巴黎战争就结束了;对法国来说,巴黎是首都。

双方都有绝不能放弃巴黎的理由,没有妥协的余地。

那么结论很简单。

战斗到死。

“巴黎东北部正在进行激烈的交战。仅今天,可能就会有近万人伤亡。”

“……消耗战太可怕了。”

“是的,由于进攻重叠,已经超出了我们预期的规模。”

嗯,多亏法国暂时夺回巴黎,补给变得顺畅了。

美国工业区的补给品通过波尔多,源源不断地运往巴黎。

合同规模越来越大,法国的商业权益正一点一点归于美国。

“如果说最大的问题在伊尔德法兰西,那么最大的新闻则在法国边境。”

施里芬计划。

虽然第一到第三军被牵制在伊尔德法兰西,计划本身有所缩水,但第九军维持着战线,第四到第六军像旋转门一样成功完成包围。

“可以说这一个月在伊尔德法兰西的牺牲还是有意义的吧?”

“是的,德军虽然遭受了大规模的兵力损失,但通过包围法国陆军,施里芬计划的进攻终点即将到来。”

“进展得还挺快……”

“是的,事实上,法国军队一旦被包围,除非运气爆棚,否则很难脱身。”

敦刻尔克至少还有通往大海的通道,而这里没有。

施里芬计划中占领巴黎的目标失败了,但包围法国陆军已接近成功。

‘德国那帮家伙总算干了件好事。如果这次进攻能粉碎法国陆军的核心,施里芬计划就算成功,他们肯定会得意地拍拍自己的肩膀。’

嗯……我原以为法国的命运大概就这样了,但……

“还有……”

汇报还没结束。

“据说英国远征军在卡尔瓦多斯省登陆了。规模是之前预告的远征军的三倍。”

卡尔瓦多斯省。

由于法国目前的行政体系没有大区概念,可能感觉有些陌生,但卡尔瓦多斯省所属大区的名字大家很熟悉。

下诺曼底大区。

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诺曼底。

法国“十字军战士”野战军团将战线推进后,诺曼底再次回到法军控制区,英国远征军也成功登陆。

“看来英国也坐不住了。法国一旦倒下,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自己。虽然有英国皇家海军守护国家,但外交孤立是无法避免的。”

预计兵力的三倍。

英国不想在欧洲大陆上被孤立,所以采取了行动。

历史早已偏离了原本的轨迹,施里芬计划到了这种程度,也很难再按原计划进行了。

“施里芬的想法有些问题啊。”

“您是说施里芬参谋长吗?”

“嗯。”

包围法国陆军是好事。

现在到了歼灭或要求其投降的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积极的。这对德军可能是有利的。

但施里芬很可能没有想到。

“法国不会投降的。哪怕脖子上架着刀,他们也不会屈服。”

法国已经越过了转折点。

“十字军战士”都作为野战军团参战,在巴黎拼死进行保卫战,又有着普法战争的历史。

他们很可能战斗到最后一个法国人死去。

“普法战争时,巴黎被封锁130天也没有投降。”

那些在饥饿中坚持130天,高呼决死抗战的法国人,在巴黎尚未沦陷的现在,真的会投降吗?

嗯……

“我敢打赌他们不会。”

施里芬计划?

就算包围并消灭法国陆军又怎样。

那些家伙已经铁了心。

虽然对德国皇帝很抱歉,但……

法国的消耗费用已经如同覆水难收。

“现在已经停不下来了。直到列强中有一方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