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后发先至

这个“便液”是什么?它还能是什么?

出人意料的是,丁谓没有想要惩处杨亿的意思,原因则是他很欣赏杨亿的才华。因为这次“平乱”有功,丁谓自然会被加封,他对杨亿说道:“你不要害怕,我不会对你怎样。陛下马上就要对我加恩行赏,到时候还要劳烦你这位翰林学士为我在封官制辞里多多美言!”

寇准的这次被贬相州可以说是极其严重的处罚,他从太子太傅被直接降为太常卿并外放为一个小州的知州,对比之前外放为官时的节度使兼领同平章事的使相之衔,这样的处罚换了普通的官员或是平民百姓那几乎就是一个死罪。可是,丁谓左思右想觉得相州离京城还是太近了,他必须得让寇准贬得更远才能安心。因此,这边寇准还没走到相州,他就再又接到新的调令,他被贬到了安州(今湖北安陆)。

这一次寇准的被贬就跟赵恒完全没有什么关系,纯粹就是丁谓在肆意妄为地擅权和专权,而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仗着有刘娥在背后撑腰。对于此事,赵恒可以说是毫不知情,他如今就是个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糊涂蛋,他还一直以为寇准的事随着其被贬相州就已经了结。

当丁谓以传达圣上口谕为名要求中书省下发再贬寇准到安州为官的文书时,身为宰相的李迪一时间不禁是勃然大怒。他当场质问丁谓:“陛下那天只是说要让寇准去一个小地方当官,他哪里说什么要将寇准贬到远地去当官?你这分明是在篡改圣旨!”

面对李迪的呵斥,肚里能撑船的丁谓只是呵呵一笑,他大言不惭地说道:“李迪,是你听错了还是我听错了?陛下当初说的是要远贬寇准,哪里是什么把他贬到一个小地方?你可不要在这里信口雌黄,你说我篡改圣旨,我看是你想包庇寇准吧?莫非你也是寇准的同党?”

李迪可不是赵恒,他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绝对没有听错,而丁谓妄图给他头上扣帽子更是让他怒火中烧。二人就此大吵了一架,彼此间原本还勉强过得去的关系也因此而宣告公开破裂。

说到这儿就让人不禁又想起了几年前过世的王旦。在他过世后的这不到两年时间里,宋朝的顶级官场已然变成了一个菜市场。王钦若,寇准,李迪,丁谓,这些人单独拎出来无一不是人杰,可他们当政之后却把宋朝搞成了什么样子?王旦就像一轮照耀了大宋十余年的太阳,他在世的时候没人觉得他有多么的不可或缺,可当他走了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宰相那把椅子不是谁都能坐得那么稳当,就算你如王钦若一般心机深沉且聪明绝顶,就算你如寇准一般刚直不阿且四海敬服,但你们这些人在治理国家和领袖群臣这方面都只能仰视王旦。

德不配位,必受其咎,诚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