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牛马第一天结束

“徐同志,这大豆看着还不是很干啊,这样就达到交公粮的标准了吗?”

徐晓兰手上不停,头也没回,但依旧回答了唐瑜的问题。“没,太干燥的大豆,用连枷敲,容易把大豆敲碎了。”

唐瑜懂了,大豆敲碎了,品相就不好了,这个年代的人都还是比较淳朴的,这种品相不好的都不会拿去交公粮的,不能拿去交公粮,就只能分给村里人和知青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大队和大队之间是存在攀比的。每年交公粮的时候,不仅要攀比交的粮食哪个大队多,还要比哪个大队交的粮食品质好。如果哪个大队,在交公粮的时候,被发现粮食质量不达标,或品质不好,是要在整个公社丢脸的。

而且影响的还不只是这一年,往后几年,都会被别的大队用这个理由嘲笑。

用连枷给大豆脱壳,是比较方便的方式。但为了大豆的品相,只能在大豆水分还没晒得太干的时候就使用连枷脱壳。

就是辛苦给大豆脱壳的人了,如果干燥的大豆脱壳,连枷只用敲一百下,那这种不太干燥的,就可能要敲两百下。

要花多一倍的力气去敲打大豆。

在唐瑜快不能再坚持的时候,张爱华接过了她手里的活。

唐瑜庆幸这些大豆不是同一天收割的,如果让她今天把这仓库的大豆都脱壳,她废了都做不完。

唐瑜看着依旧用连枷敲打着大豆的徐晓兰,真的是有些佩服这个年代的农村孩子。

小小年纪就要开始做这样辛苦的农活,甚至还能做得这么好。

用连枷敲打完,还没结束。她们还要一棵一棵大豆确认,大豆是否已经全部脱落,没有脱落的漏网之鱼,也要手动给它们脱壳。

在用早上用到过的簸箕,把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再装袋,交给今天负责搬运粮食的同志。

做完这些,其实太阳也就快下山了,她们还需要把没有脱壳的大豆搬回仓库里。再把刚才脱完大豆的大豆杆子运送到堆放大豆杆子的地方,这些大豆杆子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