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在计划经济之外的产品,是不需要用票据来买的,价格和黑市的比差不多,但是它比黑市安全。

但是这部分的产品是不多的,比如蔬菜,农民自己的自留地也不多,除去自家吃的以后,才会卖到供销社。

它一般开设在村里、镇里,少有开在大城市的。后来市场经济成熟后,普通人买卖东西更方便了,渐渐的大家就被遗忘了。

唐瑜来自后世,根本没有听说过供销社,原身唐玉与张爱华生活在城市,一个杭市,一个沪市,也都没有接触过供销社。

所以两人都不知道供销社的存在,而陈旭也是在张建民的记忆里才了解到的供销社。最近几天也没有买什么,就给忘记了。

没走多久,三人就到了供销社,供销社离村口不远,大队里别的村的村民,如果不想去县城买东西,就会选择来这里买。

这个供销社与县城的百货商店肯定是不能比的,但也有后世两三个店面这么大。

里面的陈设也很简单,中间是一长排半人高的的柜子,有部分柜面还是玻璃做的。

用这排柜子隔开了两个区域,售货员在柜台里面。售货员后面靠墙摆放着售卖的商品。消费者站在柜台外面,查看自己想要的商品。

一般一个供销社里只有一两个员工。

供销社主要卖的东西都是农民生活劳动中需要的产品。也没有什么可挑选的余地。

比如他们这次买的铁锅。只有大中小几种型号的选择,你要大锅,售货员给你拿出大锅,然后就是交钱交票。

这个时代的售货员也是铁饭碗,服务态度都比较高傲。除非是产品真的有质量问题或瑕疵,才给你调换一下,不然就是售货员给你拿哪个,就是哪个,跟本不会给你挑挑拣拣的机会。

唐瑜看了一圈,大概了解了这里有卖的产品,想着以后有些东西就不用去县城买,直接来这里买就可以了。

在看到肉食品柜台时,她的双脚就挪不动道了。

陈旭买了铁锅之后,看唐瑜的样子,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又割了半斤肉,不敢割多,他们现在在知青点已经比较出风头了。

在外人看来,他们几人刚到这里,就要搬出去住,虽然没有建房子这么打眼,但修缮房子肯定也花了挺多钱,现在还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