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售货员看他的那一眼,陈旭明白自己还是有些惹眼了,赶忙补充说:“这是我们好几个知青一起凑的,想着立冬给自己补补。也多亏昨天上山捡板栗,赚了些钱。”
售货员自然是知道他们昨天来卖过板栗的,心里想:原来是这样啊,好几个知青一起凑的,确实就合理多了。
售货员割肉时,供销社门口进来一个老大爷,老大爷背上背着两三个竹篓,手里又提着几个。
一看就不是来买东西的,更像是卖竹篓的。
老大爷进来后,也没说话,而是安静的等在一边,看着陈旭买完肉,离开柜台后,才上前跟售货员说话。
陈旭想起过两天村里还要组织上山,他肯定也是要去的,但是他还缺一个背篓。
昨天还能借村长家的,等那天应该就没办法再借了。
于是他就放慢了离开的脚步,想听听这老大爷是不是卖竹篓的。
身后传来售货员的声音,“大爷,我上次就跟你说过了,这竹篓没什么人要的,你拿这么多来,我们收不了啊。”
“我看你们这店里竹篓不是全部都卖光了吗?下次别人来买竹篓,你们不就没东西卖了吗?”
“大爷,真不是我不收你的竹篓,就你去年硬放这里的那两个小竹篓,还是前几天两个新来的不识货的女知青刚买去的。”
新来的不识货的女知青?这该不会说的就是唐瑜和张爱华吧?
陈旭有种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感觉。
说完那话,售货员就意识到,自己话说快了。刚才买肉的知青,好像就经常和他刚说的两个女知青一起来。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到,赶紧朝门口看去。
幸亏这时陈旭已经躲到了门外。
不然该有多尴尬啊。
“我这次带来的,都是大的背篓,肯定好卖的。”
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后,供销社以四毛的价格收下了三个。
原来供销社也不是什么产品都收的,像竹篓这种买一个可以用好几年的产品,确实不太好卖。
卖竹篓的老大爷一走出供销社,被站在一旁的陈旭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