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破敌之策

“连年出兵,百姓深受其苦,恐酿民变啊。”杨士奇也是一脸的悲怆。

朱瞻基渴望像他爷爷朱棣那样建立丰功伟绩,现如今他平定交趾、羁縻南洋,大明的疆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袤,可是蒙古不灭,大明的头顶上始终悬着一把利剑。

这样的朱瞻基,怎么能称作是“宣德大帝”呢?

朱瞻基便打断了杨士奇,对众人道:“明年再打一次,务必重创瓦剌,可保边境二十年安定。如若不成,便也只能紧守边关了。”

算是给了杨士奇一个保证,再打一次,不行就不打了。

杨士奇见状便不再说话,默认了此事。

赵辉出列奏道:“臣以为,我们是战术出了问题。”

赵辉认为,明军的火器杀伤力强大,步骑配合之下,以少打多都有胜算,可是永乐以来的打法都是希望能通过步骑合击,将蒙古人打败。

这种打法对于只有轻骑兵的鞑靼人很奏效,但对上轻重骑兵混合双打的瓦剌来说,就有点不够看了。

赵辉总结道:“故而,臣以为,应该改变战术为‘破袭’战,即骑兵不寻求与瓦剌决战,而是步骑配合,往前推进,以步卒为核心,骑兵四散,袭击瓦剌人。”

朱瞻基有些疑惑:“那这么一来,岂不是战事更要迁延日久,耗费更大?”

赵辉笑道:“非也非也,这么打法,反而更节约时间。陛下忘了,太宗皇帝北征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敌军主力。”朱瞻基也曾跟随朱棣北征瓦剌,最远曾跑到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对此印象应该很深刻。

他又问杨荣:“东杨先生,你比我熟悉蒙古人,请问蒙古人是如何做到全民皆兵的?”

这问题在场的各位都知道,偏偏问杨荣,杨荣也是一脸疑惑,但还是耐心答道:“国公谦让了,蒙古鞑子平日里四散放牧,有战事时,便由首领召集起来,从每户家中抽丁,这才有全民皆兵的能力。再者他们从小就长在马背上,骑马射箭本就是生活之技,所以便也不用训练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