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税亦该有道

金良当然言辞激烈,向皇帝哭诉自己被人欺负了,自己被欺负了不要紧,关键是自己可是皇帝家的奴仆,打狗也要看主人呢,这是在打皇家的脸面啊。

况钟的奏章则和缓得多了,好像被乱民冲击的苏州府不是他治下一般。他先讲解了苏州特殊的经济结构以及民变前春季水灾对经济的影响,然后强调了织染局税官的种种舞弊行为是如何的压榨百姓,导致了民变的产生。

当然,此时的皇帝朱祁镇自然是不可能处理此事的,这阵子他痴迷于和观摩袋鼠和狗子打架,看得乐不思蜀。

太后、太皇太后以及辅政六大臣,一起在清宁宫商议此事,当然,也叫上了小皇帝朱祁镇旁听。

内阁采信了况钟的说法,认为抗税的百姓纯粹是因义而起,并非谋逆造反,也没有冲击官府、官军,所以不应该严厉惩戒。

杨士奇道:“苏州一府,税赋何止百万,金良之加税,不过数万两而已,不如罢之,以安财赋重地的民心。”

他的意思就是苏州是大明朝的钱袋子,这件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没必要为了几万两的小钱,影响了整个苏州地区上百万的赋税。

张太皇太后点点头,又转头看向赵辉、张辅。

“这事是民变,赵国公、英国公有什么看法。”

张辅道:“臣以为,不管怎么说,民变一起,苏州卫军应当立即出兵平乱,臣看了金良的奏章,说是况钟拒绝出兵,出不出兵,知府说了不算,苏州指挥使干什么吃的?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此时大明还不到以文御武的阶段,按道理苏州指挥使是有权指挥兵马平乱的,不知道是不是被收买了。张辅的意思是要查一查这个问题。

赵辉赞同张辅的这个看法,这只是小小的民变,如果是有倭寇来袭呢?当地驻军也龟缩不出?这明显是指挥使渎职,应该予以查办。

赵辉又道:“此事征税的太监有错在先,既然针对丝织业征税,就该上奏天听,由皇上下旨,厘定税额,再颁行天下,务求公允,岂可由一织染局的太监自行拟定呢。税乃国之大事,只应出于上,而不能求于下。”

内阁三杨纷纷侧目,众所周知赵辉与太监几乎是一伙的,这会儿忽然把自己队友给卖了,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