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波澜再起

沈五的妻子钱氏,本是个柔弱的妇人,丈夫沈五被斩后,她悲痛欲绝,但自己还有三个孩子要养、两个老人要奉,她只得挑起养家的重担,抛头露面去纺织作坊当织工。

要知道,在当时,纺织作坊里的织工几乎都是男的,女工非常少。一般女人都是在自家里织布的,绝不会去全是男人的作坊里干活。

然而,钱氏去了纺织作坊,与那些织工们慢慢混熟了后,反倒是了解到他丈夫沈五民变当天的一些活动。

有人谣传沈五是谢振的打手,是杀死税棍的主要案犯。但钱氏在织工中渐渐打听到了当天参与的一些织工,从他们口中一点一点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他的丈夫根本没有动手,根本不至于会畏罪自杀。

小主,

而且,从织工间隐隐约约探听到,这场民变就是大织户们组织的,谢振不过是打手头目而已,真正的幕后是这些掌柜。

钱氏顿时明白过来,织染局再征税,征的都是那些掌柜,怎么征不到织工们头上,织工们一时义愤很有可能,但如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冲击各处税店,绝对是背后有人的。

她更加坚信丈夫是无辜的,只是被权贵们当作替罪羊处死。于是,她下定决心,要为丈夫讨回公道。

钱氏变卖了家中的织机,带上大儿子,一边走一边要饭,踏上了进京告御状的艰难之路。她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京师。在京城,她四处打听,得知可以通过登闻鼓向皇帝直接申诉。于是,她带着满腹的冤屈,敲响了登闻鼓。

登闻鼓一响,立刻惊动了朝廷。这时代的登闻鼓,离朱元璋设立相去不远,朝廷上下都不敢怠慢。

太皇太后命人将钱氏带入宫中,亲自询问。钱氏跪在张氏面前,泣不成声地将沈五的冤情一一道来。她控诉苏州织染太监金良横征暴敛,逼得织户们家破人亡;她揭露江南巡抚周忱纵容士绅,包庇幕后真凶,草菅人命;她痛陈丈夫沈五只是被无辜牵连,她去将丈夫尸首领回时,身上都是绑缚的痕迹,很明显是被迫害致死。

更为凄惨的是,钱氏的大儿子因为病饿交加,没有坚持到京城,就死了。

张氏听完钱氏的陈述,十分同情。张氏守寡十二年,去年又死了长子,张氏的际遇让她感同身受,不由得跟着一起掉泪。

她当即下旨,命锦衣卫彻查苏州民变一案,并严惩涉案官员和士绅。同时,还下诏,要慎重制定商税的起征点,针对那些规模小的商户,不得加税,以示朝廷的宽仁。

锦衣卫奉旨南下,迅速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