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沉浸在诗词探讨的热烈氛围中时,夫子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几分神秘的笑意说道:“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堂考虑到部分同窗家境贫寒,为了让大家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掌握实用技能,决定增设一些新科目。”
阿桃眼睛瞪得溜圆,充满好奇地问道:“夫子,是什么新科目呀?快给我们讲讲。”
夫子微笑着解释:“有女红改良课,会教大家把传统女红技艺和新颖设计结合,做出更受欢迎的绣品;还有账房算术课,让大家学会算账理财,以后无论是管家还是从商,都能派上用场。”
诗韵若有所思,接着问道:“夫子,增设这些科目,对学堂来说负担不小,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考量?”
夫子欣慰地看着诗韵,说道:“诗韵,你想得很周全。一来,是希望大家多掌握一门技能,日后能有更多出路;二来,学堂也和城里几家绣坊、商号达成合作,成绩优异的同学,课余时间能去兼职,赚取生活费。”
阿竹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微微颤抖:“夫子,这真是太好了!这样一来,家境不好的同学,既能继续求学,又能补贴家用。”
柳如玉也点头赞同:“夫子,学堂此举,真是为大家考虑得面面俱到。对了,兼职的具体安排是怎样的?同学们又该如何争取这些机会呢?”
夫子耐心地回应:“绣坊那边主要需要绣工和设计人员,商号则招聘账房伙计。每学期末,学堂会根据大家在对应科目的成绩和日常表现,挑选合适的同学去兼职。”
阿桃兴奋地拉着柳如玉的手,说道:“柳社长,咱们可得加油,争取去兼职,既能锻炼自己,还能赚钱。”
柳如玉笑着鼓励大家:“没错!咱们诗社的成员,在诗词学习上表现出色,在这些新科目上,肯定也能名列前茅。大家一起努力!”
夫子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满意地笑了:“看到你们这股子积极向上的劲儿,我相信,大家不仅能在诗词的天地里绽放光彩,在新科目和兼职中,也能收获满满。”
从那以后,晨光初露时,女子学堂的亭台楼阁里,诗词探讨的声音朗朗响起;午后暖阳下,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又增添了女红切磋、算术讨论的热闹场景。
一日课余,阿桃拿着绣了一半的帕子,凑到柳如玉身旁,眉头紧蹙,满脸困惑:“柳社长,你瞧我这针法,怎么总感觉歪歪扭扭的?和先生教的样子差了十万八千里。”
柳如玉轻轻接过帕子,仔细端详后,耐心指导:“阿桃,你运针时,力度没把控好,下针角度也有点偏。来,你看我示范。” 说着,柳如玉拿起绣针,指尖灵活地穿梭在绣布间,动作行云流水。
阿竹凑了过来,眼睛盯着绣针,饶有兴致地说:“柳社长,这针法看着不难,可自己上手,就状况百出。对了,先生说女红讲究创新,咱们能不能在传统针法里融入些新元素?”
柳如玉眼睛一亮,点头赞同:“阿竹,你这想法太棒了!咱们可以把诗词里的意象绣进作品里,比如把‘桃花坞里桃花庵’的桃花,用细腻的针法呈现出来,肯定别具一格。”
阿竹听了柳如玉的话,兴奋得脸颊泛红,双手一拍,说道:“柳社长,你这补充简直妙极了!除了桃花,咱们还能绣‘接天莲叶无穷碧’里的荷叶莲花。用不同针法来表现荷叶的高低起伏,以及莲花的娇艳形态,绣品肯定栩栩如生。”
柳如玉一边继续示范针法,一边回应:“没错!绣莲花时,用长短不一的针法,来体现花瓣的层次感;绣荷叶,则选择稍粗的丝线和大片的针法,营造出荷叶的舒展感。对了,阿竹,咱们还能结合诗词的意境,巧妙配色。像描绘春日桃花,可以多用粉色和淡绿色,突出生机勃勃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