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宫远徵一脸疑惑,眼睛瞪得圆圆的,满脸写着“不解”二字,一旁的宫尚角笑着开口解释道:
“因为如果朱珪死了,就给了你姐姐和我,一个无比完美的自立理由。”
至少在当下世人看来,无锋已经成功刺杀了老梁王和先太子。
若是朱珪也死在无锋手中,势必会在大梁上下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恐慌与愤怒的情绪将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而玉燕此时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给继位的新君打上一个‘勾结无锋谋反’的罪名。
而后趁机在安平自立为王,振臂一呼,带着大军杀回梁都,打着为朱珪复仇的旗号,名正言顺地展开行动。
玉燕光是想象着自己挥军直捣梁都汴京的画面,嘴角都忍不住微微上扬。
玉燕扣着宫尚角这么久,不让他立刻回去,又各种拖延时间,其实也是在暗暗等着这个绝佳的机会。
要是有人不长眼发动了政变,把朱珪干掉了,那对于她来说,无疑就是上位的最好时机。
玉燕心里打着如意算盘,表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耐心地等待着局势的变化。
而朱珪之所以毫不犹豫地让宫尚角带走那五万援军,恰恰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逗留在外的五万精兵,是他放置在外的一个护身符,也是悬在那些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只要他朱珪一死,拴着利剑的绳子就会瞬间断裂,那把利剑就会立刻无情地落下来,无差别的干掉坐在皇位上的任何人。
结果现实果然还是让玉燕失望了,她将宫尚角和大军在安平拖延了足足三个月之久,却依旧没人敢轻举妄动,对朱珪动手。
玉燕忍不住在心里暗骂:真是一群怂包,一点进步的机会都不给她。
这一局,到底还是朱珪赢了。
宫远徵听完这些分析以后,有些瞠目结舌。
“这个朱珪既然能想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他其实远比看起来要聪明?”
这就是玉燕挑选队友的艺术了,坏不要紧,但不能蠢。
她当然知道朱珪聪明,不然也不会和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