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以幽州为核心,其地理位置极其关键,牢牢控扼着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之间的交通要冲。
这里,左边环绕着茫茫沧海,右边紧靠着巍峨太行,北面又枕靠着险峻的居庸关,俨然是中原北方当之无愧的门户,形成了 “依山襟海、控扼南北” 的独特格局。
想当年,老梁王与晋王争雄称霸之时,燕地所具备的粮草供应以及兵源补充能力,对整个战局走向产生了直接且重大的影响。
虽说燕地的经济水平在中原地区只能算一般,但这里农牧业极为发达,尤其是中原地区少有的优质良马产地。
这一优势,对于培养战斗力强悍的骑兵来说,可谓得天独厚。
而燕地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它既是中原抵御北方侵袭的坚固 “长城”,同时也是北方游牧势力意图入主中原的关键 “踏板”。
得到燕地的势力,便能够凭借此地北拒胡骑南下,进而谋划南图中原的大业;
可一旦失去燕地,中原大地便门户洞开,只能任人宰割。
燕地在过往的岁月里几经易主,如今的燕主石经堂,其上位经历和朱珪竟十分相似。
只不过朱珪是依靠玉燕的力量得以稳固地位,而石经堂靠的却是外族势力。
为了谋取权力,石经堂不惜割让幽、云等地,每年还向对方进贡大批财物,甚至以儿国自称,以此为条件,厚颜请求契丹出兵相助。
自那之后,中原大地便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百姓苦不堪言。
玉燕给自己的心腹近卫取名为“燕云骑”,便是为了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燕云之耻。
因为她自己便是燕人,契丹铁骑踏入她家乡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便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那场景玉燕至今记忆犹新。
石经堂割地求荣的行为,向来被视为“汉奸行径”,引得不少周边势力纷纷以 “雪耻” 为口号,试图兴兵攻占燕地,可惜都未能成功。
她若在其他地区扩张领土,很容易落下一个劳民伤财的不义骂名。
但若是收复燕地,那意义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