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主要与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有关。研究表明,升麻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能够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通过抑制这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升麻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伤。在动物实验中,给小鼠腹腔注射升麻提取物后,再用LPS诱导炎症模型,发现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明显降低,炎症症状得到缓解。此外,升麻还可以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升麻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减少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效果。
(二)抗菌作用
升麻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类等。研究发现,升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升麻素苷和异阿魏酸升麻素酯等三萜皂苷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显着。挥发油中的β-蒎烯、α-蒎烯等成分对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升麻的抗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和真菌的细胞膜结构、抑制其蛋白质合成以及干扰其代谢过程等有关。在体外实验中,将升麻提取物加入到含有病原菌的培养基中,观察到病原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菌落数量减少。
(三)解热作用
升麻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可用于治疗发热性疾病。其解热机制与调节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内生致热原的产生等有关。在发热动物模型中,给予升麻提取物后,动物的体温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表明,升麻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前列腺素E2(PGE2)等致热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此外,升麻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间接达到解热的效果。临床研究也证实,在治疗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症状时,含有升麻的方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四)免疫调节作用
升麻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既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又能在免疫亢进时发挥抑制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持平衡。升麻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其免疫调节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发现,升麻多糖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其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升麻多糖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免疫低下的动物模型中,给予升麻多糖后,动物的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中,升麻又可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轻免疫损伤。
(五)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升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潜力。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升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能够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升麻中的一些成分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升麻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信号传导,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限制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和转移。此外,升麻的免疫调节作用也有助于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杀伤能力,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虽然升麻的抗肿瘤作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药物来源。
七、升麻在现代临床应用
(一)治疗感染性疾病
在现代临床中,升麻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对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如感冒、流感等,含有升麻的方剂能够缓解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例如,在一些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中,升麻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药物配伍,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消化道感染方面,对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等疾病,升麻可与黄连、黄芩、白头翁等药物组成方剂,起到抗菌消炎、止泻的效果。在泌尿系统感染中,升麻与车前子、瞿麦、滑石等药物配伍,可清热利湿、通淋止痛,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含有升麻的方剂治疗感染性疾病,能够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且不良反应较少。
(二)治疗妇科疾病
升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升阳举陷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病症。在治疗子宫脱垂时,常将升麻与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配伍,组成补中益气汤等方剂。这些方剂能够补气升提,增强子宫的支持组织的张力,改善子宫脱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