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道教的光学成就

用来观察霉菌到还勉强可以,对李国助研制抗生素多少会有帮助。

所以他并不是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能买到一批实物,先凑合着用也可以。

尤其现在南海边地公司还能制造透明度超过欧洲的水晶玻璃了。

那么拆上一台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山寨一下,也未必不能造出更好的。

中国古代的光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墨经》上早就有对小孔成像、平面镜反射与成像、球面镜成像的研究记录。

《墨经》是被保存在《道藏》里流传下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道教在光学研究方面具有令人惊叹的成就。

如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里,有对平面镜成像与“四规之道”的阐述。

唐代道士张志和的《玄真子》中,有对光与影关系的哲学思考,视觉现象研究,

及大气光学现象的研究,包括虹的成因及人造虹实验,对日蚀现象的观察。

元代道士赵友钦的《革象新书》里有他对小孔成像的实验记录,是古代世界最大型的光学实验。

这些与望远镜、显微镜关系不大的光学成就不必赘述。

且说与望远镜、显微镜关系密切的透镜研究,道教也是成绩斐然。

部分内容约出自西汉末东汉初,约成书于六朝时的《太清金液神丹经》里,有关于凸透镜原理的记载。

大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时期的《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中,

也有对凸透镜成像的描述和对凹透镜成倒立之像的解释。

磨镜工艺方面,道士们也有独门绝技,

他们在制造铜镜过程中,发明和改进了许多工艺技术,

如利用“磨镜药”来提高镜面的抛光技术、研磨修饰加工技术等,

并有严格的工艺流程设计。

这些都可以指导永明学会山寨、甚至改进望远镜和显微镜,提高放大倍数。

何况明朝还有一位几乎与列文虎克同年出生的制境大师,

孙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