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可以让机械委员会帮你研制缝制机械

“好,我尽快安排人去种。”虞明珠立即应道。

“既然如此,剩下那86个女人,你是不是也可以都雇了做长工?”

“可以!”虞明珠干脆地笑道。

“其实,你也不必担心她们没事做。”

颜思齐突然插话说道,

“至少今年除了纺织厂的工人,别的女人都得跟我做衣服不是。”

“我还寻思着,要不要在永明城开个成衣铺呢。”

“诶,这个主意好啊!”李国助顿时眼中一亮,“这也是一项很赚钱的产业嘛。”

他这话并非虚言。

明朝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成衣市场已相当成熟,

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成衣品牌和大型的成衣店铺,

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商业街区。

它们生产的成衣不仅款式多样、做工精细,还有比较完善的尺码体系,

能满足不同审美、身材人群的大量需求,

不仅面向本地市场,还通过长途贩运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甚至出口海外,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颜思齐却叹息道:

“哎,要是在大明自是不愁销路,可咱们就这1700人,”

“一年做七八千套还行,做上万套,便不知该卖给谁了。”

“所以我这铺子也不敢用太多人,最多只能再安顿30个女人做长工。”

他这说得也不是没道理,虽然明朝成衣市场已远远超过了服装定制市场,

但还没有出现如现代服装厂一般,动辄雇佣成百上千工人的情况。

大型成衣铺的伙计数量一般也就是15到30人,超过30人的也有,但非常少。

而这其中,真正负责制衣的裁剪师傅一般只有5到8人,缝制伙计10到15人,

剩下的就是负责采购面料、管理仓库、送货上门、销售等事务的伙计,

分工虽然不可谓不细致,但用工人数着实有限,远远比不上现代的服装厂。

而且这些工种也不是全都适合女人做,如采购、仓管、物流等一般还是得靠男人,

便是裁剪师傅、缝制伙计,其实一般用的还是男人。

“诶,颜叔,你这眼界可就小了啊。”

李国助却不以为然地道,

“只要布匹够用,你只管多招人,多做衣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