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淦西闻言想到自己要设计的钢铁厂,原材料的进来、货物的出去,之前是想走水陆和公路的,现在想来再修一条铁路也不错,毕竟距离一个小站不远,可以从那里修过来。
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项目,秦淦西的经验很不足,而那些小炼铁厂的厂长根本没铁路运输的意识,认为厂址那里的水运很方便,只要建一个码头,产品就可以通过湘江运到各地,这种运输方式是主力;那里地势平坦,公路也容易修建,这种方式是辅助。
因为他知道过几十年后水运会衰败,所以当时他也提出过铁运,但没想到还可以修铁路进厂,便接受了他们“可以转运去铁运”的观点,现在想来,还是要怎么说服那些人把铁路修进厂。
隔行如隔山,很多事情都需要仔细考虑,都需要学习。
于是,秦淦西和赵副总的闲聊,主要落在大工厂的建设上。
赵副总也想秦淦西合作,在第二天提出一种合作方式:陆运公司提供部分研究资金,用于研究基建设备。
秦淦西对这种想法极为惊讶,这个年代就能这么干吗?
既然能这么干,他就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有钱预付资金,可以招更多的师生来研究,何乐而不为?
两人经过商定,先给一千块钱,用于研究转运土方、压紧路面、打洞的机械设备,两年内要完成转运土方、压紧路面的研制,并各提供一台样机;在成果上,陆运公司也要挂名。
这三种设备,秦淦西已经将其命名:挖掘机,压路机,盾构机。
这三种机械设备,国外都已经大量使用,只要多出国,总能找到资料和样本的。挖掘机和压路机生产的厂家应该不少,可盾构机的生产厂家应该只在欧洲。
他“以前”看到过不少文章,说夏国想买盾构机,去的是洁美瑞国。
看来今后一段时间里,主要的出国目标是那边。
系统好也不好,只要有功勋点就可以瞬移,但不能指定具体位置,譬如他想具体去哪个厂,系统是办不到的,只能由他自己慢慢搜索,逐个寻找。
达成简单协议后,商定找个时间签个正式协议,把一千块钱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