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下一统

“哼!投降?我东吴岂有不战而降之理!”另一位大臣怒目而视,坚决反对。

“战?拿什么战?如今我们兵力不足,粮草匮乏,这一战必败无疑!”投降派的大臣高声反驳。

“我东吴将士向来英勇,怎可未战先怯!就算战死沙场,也不能丢了东吴的尊严!”主战派的大臣毫不退让。

“尊严能当饭吃吗?一旦开战,百姓遭殃,东吴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若投降,我们将永远沦为他人的附庸,子孙后代都要背负耻辱!”

“够了!都别吵了!”孙权怒拍桌子,脸色铁青,“你们各执一词,让我如何决断!”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快步走进朝堂,双手呈上一封信,说道:“主公,孙郡主派人送来此信。”

孙权眉头紧蹙,伸手接过信,随后缓缓展开信纸:

“ 大哥:

见字如面,泪已潸然。如今这局势,犹如狂风骤雨,东吴已在生死边缘摇摇欲坠。小妹每每念及,心如刀绞。

郝运之军,气势如虹,来势汹汹,东吴实难与之抗衡。战火若燃,硝烟弥漫,无辜百姓将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那一幕幕凄惨景象,小妹不敢去想,却又忍不住去想。

大哥,小妹深知东吴的尊严重于泰山,可百姓的安宁更是重于一切啊!郝运已向小妹承诺,若东吴主动归附,他定会善待东吴,不让百姓受苦,不让东吴蒙羞。他亦知晓战争带来的无尽苦痛,愿为这天下苍生谋一份太平。

大哥,小妹自幼与您一同长大,深知您的抱负与担当。可如今,为了东吴的父老乡亲,为了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能够免受战火摧残,小妹恳请大哥放下执念,深思熟虑。莫要为了一时之气,让东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小妹孙尚香 ”

看完信,孙权如遭重击,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喃喃自语道:“难道,真的要……”

短暂的沉默后,孙权像是用尽全身力气一般,缓缓说道:“罢了,为了东吴百姓,为了这一方安宁,吾愿归附。”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主公,不可啊!东吴怎能如此轻易低头!”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喊道。

“可若不如此,又能怎样?难道真要让百姓遭受战火之苦?”另一位大臣满脸无奈。

“我们还可以一战,未必会输!”有将领仍不愿放弃。

“战?拿什么战?这不过是飞蛾扑火!”反对的声音也毫不示弱……

公元 223 年,郝运成功收服东吴。东吴之地,旌旗飘扬,百姓们在忐忑与期待中,迎来了新的统治。

郝运高坐于东吴朝堂之上,孙权及各大臣皆神色复杂地立于堂下。

郝运目光平和,缓缓说道:“孙公,过往之事,不必再提。今东吴归服,吾定当信守承诺,保东吴安宁。”

孙权微微躬身,语气略显低沉:“多谢郝将军。”

郝运接着道:“孙公治理东吴多年,颇有功绩,今后仍可管理东吴事务,吾信孙公之能。”

堂下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有人则仍心有疑虑。

郝运扫视众人,朗声道:“诸位皆为东吴之栋梁,过往各为其主,今当同心协力,共创太平盛世。”

孙权抬头,眼中多了几分坚定:“愿听郝将军差遣。”

郝运微笑点头:“如此甚好,东吴之繁荣,指日可待。”

深夜,房间内烛光摇曳。

孙尚香轻步走到郝运身前,盈盈下拜,眼含感激地说道:“夫君,今日之事,多亏有你,方能让东吴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妾身感激不尽。”

郝运赶忙扶起孙尚香,满眼怜惜地说道:“夫人莫要如此,你我夫妻,本就该相互扶持,我又怎能不顾及你的感受。”

孙尚香抬头,望着郝运的眼睛,深情地说:“夫君如此厚爱,妾身无以为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郝运轻抚孙尚香的秀发,温柔地说道:“夫人言重了,只要你安好,我便心安。”

孙尚香依偎在郝运怀中,轻声说道:“得夫如此,妾身此生足矣。”

郝运紧紧拥着孙尚香,在她耳边低语:“我会一直护着你,”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一位大臣出列,拱手进言道:“主公,如今您先收服川渝之地,后又将东吴纳入囊中,势力大增,当顺应天命,称帝以正名分。”

话音刚落,名叫李严的大臣也附和道:“是啊主公,如今您兵强马壮,正是称帝的好时机。”

然而,郝运却神色严肃,缓缓说道:“称帝之事,不宜操之过急。天下尚未一统,仍有诸多强敌环伺。此时应当整兵秣马,厉兵以待,为最后的决战做好充分准备。”

曾经的东吴大臣张昭站出来说道:“主公深谋远虑,老臣以为甚是。如今虽占得两地,但切不可骄躁。”

众大臣听闻,有的微微颔首,有的则面露不解之色,但都不再言语,静等郝运下文。

郝运目光坚定,继续说道:“吾等当以统一天下为首要目标,待到四海清平,再论称帝之事,方为妥当。”

公元 235 年,郝运决心对曹魏发起总攻。在作战会议上,郝运神色凝重地看着地图说道:“曹操已去,其子新立,曹魏内部或有动荡,此乃天赐良机。”

“王虎,你率 8 万精兵,从兖州东部勇猛进发,以雷霆之势突破敌军防线,打乱其部署。”

“李二,你领 6 万步卒,紧随王虎之后,务必巩固所攻占之地,不给敌军丝毫喘息之机。”

“孙七,你带 5 万骑兵绕道兖州北部,待敌军被王虎吸引注意力,从后方给予致命一击。”

“陈策,率 3 万弓弩手在兖州西部要道设伏,射杀敌军增援部队。”

“吕布,你率本部 5 万精锐从兖州南部强攻,直逼敌军中军,展现你的威猛无敌。”

“周瑜、鲁肃,你们率 8 万东吴水军沿黄河而上,佯攻豫州,牵制敌军。”

“吕蒙、陆逊,你们领 6 万吴军从豫州东部挺进,务必切断敌军粮草供应。”

“赵云、魏延、马超、黄忠,你们随我率领 6 万大军从中路进攻,直取曹魏新主所在。”

“留下 3 万兵马,由法正、李严统领,负责后方防守,确保粮草物资的供应与大本营的安全。”

郝运大手一挥,“众将听令,即刻出发,此战定要一举定乾坤,覆灭曹魏!”

号角声响起,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曹魏的根据地挺进,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雄伟的皇宫宫殿矗立在洛阳城中心,气势恢宏,庄严巍峨。飞檐斗拱高高翘起,宛如展翅欲飞的大鹏;朱红色的宫墙绵延不绝,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璀璨光芒,让人不禁为之目眩。

宫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曹丕那凝重的面容。

曹真率先站出来说道:“陛下,郝运大军来势汹汹,且分兵多路,我们防守压力巨大啊!”

司马懿目光深沉,拱手言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局势虽险峻,但并非毫无应对之策。郝运分兵进击,虽让我们防守艰难,但也分散了其兵力。我们可集中精锐,对其一路进行重点打击,破其一点,便能打乱敌军整体部署。”

张合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愿率精兵抵御一路敌军,定不辱使命!”

郭淮则忧心忡忡地说:“陛下,敌军猛将如云,兵力众多,我们必须谨慎应对,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曹丕眉头紧锁,看向司马懿:“司马爱卿,你向来足智多谋,此次可有把握领军破敌?”

司马懿心中暗喜,表面却一脸忠诚与坚定:“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定当竭尽全力,击退敌军。只是此次作战,还需陛下调拨足够兵力与粮草,臣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曹丕犹豫片刻,说道:“此事容朕再思量。”

营帐内,郝运与诸位谋士围坐在一起,案几上的酒散发着醇香。

郝运面色严肃,率先说道:“诸位,此次出征,我认为必先解决司马懿。此人智谋过人,若不除之,必成大患。”

王猛微微点头,说道:“主公所言极是。司马懿狡黠多端,且在曹魏军中颇有威望,若让他从容布局,对我军极为不利。”

郭嘉接着道:“然司马懿谨慎小心,想要一举将其歼灭,并非易事。”

姜维拱手说道:“主公,末将以为,可派小股精锐部队扰敌后方,分散司马懿的注意力。”

诸葛瞻也开口道:“父亲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今我等当为破敌出谋划策,不负其志。依我之见,可设伏兵于要道,待司马懿入套。”

郝运目光坚定,说道:“我意派一支奇兵,绕至司马懿后方,截断其退路。再以主力正面强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小主,

贾诩沉思片刻,说道:“此计虽妙,但需准确掌握司马懿的行踪和部署,否则难以奏效。”

郝运看向众人,说道:“那便派出细作,深入敌军,务必获取准确情报。”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郝运的大军将司马懿的部队围得如铁桶一般。

在郝运军的阵营中,武将林岳紧握佩剑,大声喊道:“弟兄们,今日定要让司马懿插翅难逃!”

身旁的郑武跟着叫嚷:“没错,绝不能放过他!”

这时,张昊挥舞着蛇矛,怒吼道:“司马懿,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赵炎挺枪跃马,喊道:“司马懿,休想逃脱我军的包围!”

关辰也横刀立马,大声喝道:“司马懿,我关辰在此,定要将你斩于马下!”

背景中,狂风呼啸,军旗猎猎作响。战场上的残阳如血,映照出双方士兵紧张而决绝的神情。

被困在阵中的司马懿眉头紧皱,脸色阴沉得可怕。他身旁的副将神色慌张,声音颤抖着说道:“将军,敌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怒喝道:“休要惊慌!就算敌众我寡,也未必没有突围的机会!”

然而,四周郝运军的喊杀声愈发震耳,包围圈不断缩小,司马懿的处境愈发危急。

郝运目光冷峻,高举佩剑,大声下达命令:“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