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太阳的余晖,蒙小华带着四小只搬进了新建的竹屋内。
将竹子砍成合适的长度,剖成竹片,以竹片为经,竹竿做纬,相互交织成竹墙,三面竹墙固定在预先固定的竹竿上,一个简易的木屋就成了大半。
在临近崖壁的地方,留出一扇的空间,以竹丝为纽,一扇简易的竹门隔绝了房屋内外。
甚至,蒙小华还利用现成的竹子,做了两张竹凉床。
中午的时候,蒙小华将潘山和潘峰找回来的河蚌和田螺放在火堆上烤熟,伴着白面馒头,美美的吃了一顿有荤有素的午饭。
趁着天色还未黑透,蒙小华将剩下的馒头拿出来分给几个孩子作为晚餐。
从潘家离开的时候,一笼馒头早上吃了五个,中午吃了五个,剩下最后五个今天必须吃掉,天气太热,馒头放不住,再不吃就要馊掉了。
一起作为晚饭的,还有一小堆湿漉漉的"野地瓜"。
这种水果又叫做地果、地胆紫、地枇杷、过山龙等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容易成活,在田间地头和山坡上随处可见。
野地瓜幼果青绿色,成熟时淡红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汁液饱满,十分受孩子们的喜欢。
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就漫山遍野的翻地瓜藤,将成熟的"野地瓜"摘下来,洗净后作为零嘴儿。
有时,大人们也会从孩子们的手中拿几个"野地瓜"吃吃。
中午吃完饭以后,蒙小华带着大丫二丫忙着搭建竹屋,潘山和潘峰帮不上忙,就跑到附近的山上去找了一堆"野地瓜"。
两人吃了不少,将剩下给娘和两个姐姐带回来一小堆。
以前在家里吃不饱饭的时候,大丫二丫在干活之余,也曾偷偷采摘"野地瓜"充饥。
如今离开了潘家,母子几人除了几件破旧的衣物,身无长物。
所以,在吃晚饭之前,大丫将弟弟们采摘回来的"野地瓜"就着溪水洗干净,成为了晚餐中的一部分。
嗯,为什么是溪水。
药梦崖下积蓄泉水的水洼里,现在爬满了河蚌和田螺。
一上午的时间,潘山和潘峰兄弟两个抓回来不少河蚌和田螺,还有一些小螃蟹和小鱼。
中午的时候,蒙小华将他们抓回来的鱼虾蟹和河蚌烤了一些,成为了口粮,剩下的就放养在水洼里,暂时充作储备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