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接下来大半个时辰,一直是蒙小华在听蒙洪讲故事。
渐渐的,结合蒙洪的述说,蒙小华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
按照历史时段来算,她所处的时间段应该是在元朝末期的一个时段,具体地点的话,应该是巴蜀之地的遂宁县辖下的野猫溪镇。
嗯,小石村应该隶属于同在遂宁县辖下的田家镇。
在原主的记忆,蒙洪饱读诗书,多次参加朝廷主持的科考,却屡屡考场失意,到如今只博得了一个童生的身份。
在这个时代,考取秀才是士子们踏入官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有得了秀才的功名读书人,才有戴方巾着长靴的资格。
同时,享有见官不跪、使用奴婢、进入官学学习、免除徭役赋税等特权。
说起来,不能怪蒙洪不努力,只是他时运不济。
第一次科考,巴蜀之地尚且在大元的统治之下,蒙洪刚刚通过县试,准备参加府试的时候,大元官军被起义的"红巾军"击破,丢了巴蜀大片的土地。
大元官府组织的科考就此作罢。
此后数年,统治巴蜀之地的红巾军四处征战,却不曾开科取士,科考之路一时断绝。
又过了数年,占据巴蜀之地的红巾军统帅明玉珍建国号"大夏",又被称作明夏,效周制,设六卿,建元天统,定都重庆,立妻彭氏为后,子明珍为太子。
明夏建立,为了给朝廷招揽人才,再次恢复科举,令巴蜀之地的读书人参加科考。
蒙洪顺应时势,再次参加科考。
不料,明夏朝中重臣大多为征战沙场之人,素来重武轻文,看不起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导致朝廷组织的科考腐败丛生,徇私舞弊屡见不鲜。
所以,蒙洪每年都参加朝廷组织科考,几年下来,最终却只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得了一个童生的身份,连秀才都考不上。
没有秀才的功名,蒙洪就与常人无异。
他只得呆在杂货铺中,一边帮母亲经营杂货铺,一边温习诗书,等待下一次科考的机会。
按照朝廷的规定,院试三年两次,从童生中选取优秀的人才给予秀才的身份。
如今,已是明夏朝天统五年,算起来,下一次学政主持的院试将会在今年的下半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