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队长说道:“大王,上面写的字对大王不敬,末将不敢说。”
楚王呵斥道:“你只管说,本王赦你无罪。”
卫队长说道:“大王,最左边的那杆大旗上写的是——灭京城占楚国,最右边的那杆大旗上写的是——废老王立新王。”
楚王一听,怒目圆睁,暴跳如雷,他直接从垛口处探头出去,冲着城楼下开口大骂道:“天上王、地下王,左边王和右边王,尔等匹夫,尔等听好了,本王这就要取了你们的性命。”
正在城楼下的敌军四王忽然听到城楼上有喊骂声,连忙抬头看去,见城头上摆列着楚王的仪仗,就断定探出头的正是楚王。于是他们连忙命弓箭手朝城楼上的楚王射箭。
楚王的卫队长见状,连忙护着楚王下了城楼垛口,同时命令城上的弓箭手也向对方射箭,给予还击。
好一会儿,双方才停止了对射。这时敌军队列中冲出一个人,骑马来到楼下,指着城楼上的人喊叫道:“我奉我家大王之命,特来告诉你们,你们速去告诉你家楚王,我家天上王想和他在此说话。”
卫队长将城楼下敌人士兵的喊话告诉了垛口下的楚王,楚王说道:“待本王去和他搭话。”
卫队长说道:“大王不可,末将恐怕这是敌人奸计,诱惑大王上楼,他们好乱箭齐射,取大王的性命。”
这时,敌人士兵又在城楼下喊叫:“快喊你们家大王出来答话。”
这次楚王听得真切,他环顾四周,目光在身边的文臣武将们身上一一掠过,问道:“你们中有谁去替本王向敌军喊话?”
人群中鸦雀无声,众人都低着头,目光不敢与楚王的目光相遇,楚王见此情景,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唉,算了,还是本王亲自去答话吧。”
楚王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有人答道:“大王,您是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若大王允许,微臣愿替大王登楼喊话。”
楚王循声望去,见人群中站出一个人,只见此人身形挺拔,面容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凡的才气和勇气。
楚王一见此人,大喜,因为他认出面前说话的人正是自己的大臣子初。
楚王深知,子初此人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武艺高强,堪称楚国,乃至天下难得的文武兼备之奇才。
楚王回想起往昔,自己正是仰慕子初的才能,才请他担任太子莫的授业老师。在太子莫的成长过程中,子初也不负楚王重托,他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深深影响着太子。太子对这位授业老师极为尊敬和喜爱,也曾多次向楚王举荐子初,希望父王能够重用他。
楚王对子初也颇为赏识,正欲委以重任,然而,恰逢太子出事,重用子初之事也因此被搁置下来,一直未能落实。
然而近些时,国家忽然陷入困境,内忧外患,令楚王倍感压力。随着年岁的增长,楚王的身体也逐渐力不从心,处理起国事来也愈发感到吃力。他时常回想起太子在身边的日子,随着太子逐渐长大,已经能帮着自己分担一些国事,为他分忧解难。当然,楚王之所以如此相信太子,不仅是因为太子本身就聪慧过人,而且也因为他背后还有王后和先生子初。然而,如今太子和王后被贬黜边境,不在自己身边。
楚王心中时不时也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思念之情。他也曾想过将太子速速召回,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但转念一想,自己身为大王,怎么能拉下脸面去主动召回太子呢?他担心此举会让朝臣们看轻自己,认为他老迈无能才犯下这样的错误。
于是,楚王决定暂缓召回太子,但自己处理国事需要得力的帮手,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子初。
子初才华横溢,曾担任过太子的授业老师,深受太子敬重。楚王将他调到朝堂之上,就是希望他能帮自己出谋划策,共同应对国家的危局。
楚王正胡思乱想之时,耳畔忽然传来了卫队长的声音。卫队长提醒道:“大王,子初先生说了,他愿意替您登楼与敌人答话。”
楚王闻听,连忙收回思绪。他意识到自己刚才走了神,于是假装轻咳了一声,笑着对子初道:“卫队长说,子初先生你愿意替本王答话,本王没有听错吧?”
子初拱手答道:“大王,卫队长没有说错,微臣确实愿意替大王登楼答话。”
楚王说道:“好,子初先生,就有劳你了,此次若你能替本王好好杀杀敌人的气焰,长长我们的威风,本王必将重重赏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