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说着,泪水已经从眼眶里流淌下来,楚王看着娘娘梨花带雨的样子,显得更加楚楚动人,心中更是充满了对娘娘的爱怜。
楚王边擦拭着娘娘眼角的泪水,边安慰对方道:“国事沧桑,世事难料,艰难如此,本与爱妃无关,却让爱妃跟着一起操心,实乃本王之错啊。”
娘娘依偎在楚王怀里,抬起头,一双杏眼看着楚王,继续说道:“大王千万别这么说,臣妾今生得遇大王,是臣妾祖上三世修来的福分。臣妾既然是大王的女人,是楚国的王后,那么臣妾就应该为楚王着想,思楚王之所思,想楚王之所想,乐楚王之所乐,急楚王之所急,这样臣妾内心方得以安宁。”
楚王说道:“爱妃能如此想,本王甚感安慰。不知爱妃今日急着要见本王所为何事啊?”
娘娘说道:“自从敌军围困京城以来,臣妾也在日思夜想,方才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或许能够帮助大王解开目前京城的困局。”
楚王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之色。他连忙一把搂住娘娘的肩头,用满是感激与期待的语气问道:“爱妃,真是有劳你费心了。快告诉本王,你究竟有何妙法,能够解此危局?”
娘娘一把推开楚王的手,莞尔一笑道:“大王,快挪开您的手,刚才您的手把臣妾的肩头都弄痛了。”
楚王笑道:“爱妃啊,刚才你一说有办法了,本王太激动了,不小心把爱妃给弄疼了,都是本王的错,过会喝酒时,本王愿自罚三杯啊。”
娘娘笑了,说道:“不,臣妾不要大王自罚三杯。”
楚王说道:“那爱妃打算罚本王几杯?”
娘娘掩口笑道:“臣妾不罚大王,臣妾要大王听后,能够高兴地喝酒,想喝多少酒就喝多少,臣妾愿陪大王来个一醉方休,如何?”
楚王点头称赞道:“还是爱妃心疼本王,甚合本王心意啊。爱妃请讲吧,是什么好主意?本王洗耳恭听。”
娘娘说道:“就在方才,臣妾还一直在为此此事烦心不已呢,后来听说大王亲自去了城头查看敌情,还得知敌人竟在城下残忍地斩杀了大王派出的十二名传令使者。臣妾听后,心中也是气愤难平,恨不得立刻杀出城去,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即使不能如此,臣妾也愿意和敌人同归于尽。”
说到这里,娘娘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她微微一顿,神色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哀愁,继续说道:“唉,只是臣妾身为女人,终不能尽力遂心。刚才,臣妾偶遇了大王的卫队长,便向他询问了城外的情况。那卫队长在城头上,也亲眼目睹了敌人斩杀我方传令兵的惨状。”
说到这里,娘娘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兴奋地说道:“忽然,卫队长提到一个细节,那十二名传令使者中,其实只有十一个人是真,另一人竟是假冒的。而那个被假冒的传令使者,正是被派去诏令太子立刻带兵来勤王的那个。臣妾想,此时太子应该已经见到了那名真正的使者,得知了京城和楚王的危险。太子他一定会不顾一切,马不停蹄地前来勤王救驾的。”
楚王听了,点点头。说道:“爱妃啊,刚才子初先生也说到这点,看来他和卫队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但问题是……”
楚王说到这里,欲言又止。娘娘问道:“大王,您有话只管说来,臣妾愿替大王分忧解难。”
楚王疑惑地说道:“本王就是忧虑,太子一旦收到本王的诏令,是否会答应前来勤王救驾吗?”
娘娘听罢,点点头,坚定地回答道:“回大王的话,臣妾相信太子会的。臣妾进入楚宫,虽与太子打交道不多,但宫里上下人等没有一个不夸太子的,说太子忠义仁厚,他对大王是一片忠心,他一定会念及父子之情、君臣之义,不顾一切地前来勤王救驾。”
楚王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太好啦,爱妃,你刚才说的话,和子初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这太让本王心中感宽慰了。哦,对了,爱妃啊,本王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如何啊?”
娘娘说道:“大王尽管问来,莫说一个,就是十个百个,只要能解大王心事,臣妾都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楚王点头,说道:“好,爱妃啊,本王就是想问你,你的心里如今还记恨不记恨太子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