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王啊,从边境赶到京城,路途遥远,太子既然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路,也不是一两日的事情,毕竟需要一些时间。”
“可臣妾心中担忧的恰恰就是时间问题,臣妾就是怕京城等不到太子到达的那一天,也怕臣妾和大王无法等到太子回京救援的那一刻。万一敌人在这之前就攻破了京城,大王啊,恐怕您和臣妾此命就要休矣。”
楚王紧锁眉头,目光中透露出焦虑,他急切地问道:“爱妃,你和本王,包括子初先生,都想到一处去了,本王也着实为此忧虑,那爱妃可有什么好方法能解此危局?”
娘娘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大王,臣妾就是专为此事而来。”
楚王催问道:“哦,爱妃有什么好主意,尽快说来,本王已经等不及了。”
娘娘此刻却低下了头,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轻声说道:“回大王的话,至于方法,臣妾倒是想出了一个,只不过,只不过,……臣妾担心说出来之后,大王会一怒之下,治臣妾的罪,所以臣妾话到嘴边,又,又…又不敢开口了。”
楚王忙说道:“唉,爱妃,你过虑了,不管你说什么,你都是为本王好,但说无妨,本王在此先赦爱妃无罪。”
娘娘点点头。又咬了咬嘴唇,似乎下定了决心,终于她抬起头,迎着楚王的目光,坚定地说道:“回大王的话,臣妾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派人去和敌方联络,向他们表示,我们愿意开城投降。”
楚王一听,脸上立即露出震惊和惊恐的神色,他猛地站起身,看着娘娘,用颤抖的手指着娘娘,问道:“爱妃,你,你说什么?投降?你说让本王开城投降,这……这怎么可能,莫说将士们不同意,就是本王的列祖列宗们也不会同意啊!爱妃啊,你怎么能给本王出这样的主意呢?”
娘娘连忙又扑通一声跪倒在楚王的面前,磕头道:“大王别着急,先容臣妾把话说完。大王啊,臣妾所说的投降,不是真投降,而是假装投降。”
楚王说道:“亏你想的出来,真投降,和假投降有什么区别?城门一旦打开,敌军一旦入城,那就不是你与本王能把控的事情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啊!到时,再想把他们赶出去,可就没有一那么容易了,甚至有可能,敌人一入城,就先杀了本王和你。唉,你呀,怎么能替本王想这样的主意呢?”
娘娘说道:“大王啊,臣妾说的投降,不是打开城门,而是派人出城,假装向敌人表示投降的打算,其实只是以此来拖延敌人进攻京城的进展,同时给太子大军赶路的时间,以等待太子援军的到来。为了麻痹敌人,我们也可以在和敌人假装谈判的时候,同时给敌人送去一些牛羊粮食,作为犒军之礼,以表示我们的诚意。”
“然后,我们再向他们表达投降的意愿,称我们打不过他们,愿意归顺。但大王啊,投降不是城门一开就了结的事,自然需要双方派正式代表,坐下来,双方讨论投降的条件和细节。一来二去,大王您想想,时间不就拖延下去了吗?”
“臣妾心想,我们只需拖延个几日,太子的援军应该就能赶到城下。到那时,我们就中断谈判,回城准备兵马,太子领兵一从外围进攻,我们开城从里面进攻,敌人哪里受得了我们两路大军里外呼应,自然就被打跑了,京城之围不就解了吗?”
楚王认真听罢,眼中立即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不禁脱口赞道:“爱妃此计,甚妙,本王看可行,本王就将爱妃此计称为‘拖刀计’。”
娘娘闻言,脸上也露出惊喜的神色,忙娇柔地问道:“大王,臣妾不懂,什么叫拖刀计啊?”
楚王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是战场打仗时的一个术语和策略。交战一方故意露出破绽,假装败退,让敌人麻痹大意,诱惑敌人追击而来。然而待敌人专注追击之时,另外一方突然调转刀头,迎头给敌人补上一刀,一刀毙命,一刀封喉。这便是拖刀计的精髓所在。”
娘娘说道:“臣妾忽然记起来,大王曾经说过,有好几次,大王在战场上厮杀,遇到危险时,就是用的拖刀计才杀死敌人,转危为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楚王说道:“是啊,要不是用这一招,本王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人世间了。只是本王没有想到,爱妃如此聪慧,竟然把打仗的学问用到了谋略中来,就这一招,可比满朝的文武大臣们强多了。”
娘娘笑道:“大王谬夸了,臣妾对军事策略并不懂,只是凭着对大王的一片忠心,苦思冥想应敌之策,然后将自己偶然间得到的想法如实告诉大王,最后还是由大王您来定夺。”
楚王点了点头,又想了想后,说道:“嗯,此计确实很好,本王准了。事不宜迟,本王这就安排人去和敌方联络。”
娘娘问道:“臣妾不知道大王准备派谁前去同敌人联络?当然不管是谁,臣妾以为此人首先必须得对大王忠心耿耿,其次还要无比勇敢,懂得灵机应变,方能完成这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