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问道:“那太子爷的上策呢?”
太子说道: “其二,我的想法就是让我军据守月亮山,以此为天险,引诱敌军入山。这样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长处,同时消除敌人的长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一旦敌人入套,我们就可以寻机将敌人消灭,这无疑是上策。不知先生对此有何高见或良计?”
子初听罢,点头赞同道:“太子爷所说的上策极是,老夫也十分赞同。据守月亮山,确实能够扬我之长,避我之短,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太子脸露喜色,但喜悦的神色马上又消失了。他不无忧虑地继续说道:“先生,虽然这个战略意图很好,但要想真正实现,还面临着两个不小的难题。”
子初闻言,目光慈祥地望向太子,诚恳地说道:“太子爷,请说,老夫愿洗耳恭听,有问题不怕,怕就怕不敢想,提不出问题。”
太子眉头紧锁,说道:“先生,打仗不是打猎,敌人也不是动物,他们并不愚蠢,他们同样也会思考,也会扬长避短。我想,这也是他们对京城选择围而不攻的原因,他们企图困死京城,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而且,我们想引诱他们入月亮山,但他们也不会贸然进入月亮山,落入我们的圈套。我想,他们一定也会想方设法引诱我们放弃月亮山的有利地形,到平原上与他们决一死战。”
“这样一来,双方比拼的就是双方的耐心和谁能消耗得起。而这两方面都是我们耗不起的。所以,第一个难题就在于如何巧妙地让他们落入我们的圈套之中。”
子初追问道:“那第二个难题又是什么呢?”
太子叹了口气,神色更为凝重,继续说道:“先生,这第二个难题……”
说到这里,太子欲言又止。子初鼓励道:“太子爷,你只管把心里的困惑都说出来,办法嘛,老夫相信我们群策群力,总会想出来的。”
太子说道:“这第二个难题,就是假如我们成功地将敌人引诱至月亮山,单纯防守,我们没有难度。可问题是,我们将他们引诱过来是要消灭他们的,可又该如何将他们一举歼灭呢?硬碰硬,无疑是下策,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行径,我不会为之。”
太子边说,边抬头看了一眼子初先生,见先生一直在认真倾听自己说话,而且还频频点头,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于是太子继续说道:“更何况,敌军来自草原,皆是身经百战,勇猛无比。加上他们擅长骑射,以骑兵为主,他们的士气锐不可当。而反观我方,我带的这些人马都是将军一手调教出来的精锐部队,个个骁勇善战,但人数毕竟不多。大军中更多的是沿途加入的支援人马。他们虽然满腔热血,斗志昂扬,然而战场的经验对他们而言几乎是空白。让他们负责后勤或许还可以,但若让他们直面强敌,恐怕只会付出无谓的牺牲。而且一旦遇到强敌,他们必定会溃败,这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大军的士气,甚至有可能会引发溃败的连锁反应,到时我们也就无回天之力了。”
子初说道:“太子爷话里的意思,老夫基本上听明白了,你是担心,虽然你麾下人数看似不少,但真正能担当起作战重任的,实则寥寥无几。这些人负责防守,勉强还可以,但不能用于进攻,否则会兵败如山倒。”
太子说道:“先生说的极是。”
子初说道:“所以,你想把敌人引到月亮山这片险峻之地。同时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你认为不能靠蛮力硬拼,而是依靠智谋。你把问题分析得极是,那针对这两个问题,你有没有初步的想法呢?”
太子点点头,说道:“先生,为了找到克敌之法,我亲自踏勘了此处地形,又经过反复推演,一个大胆且周密的计划已在我心中成形。正好先生在此,我且说给先生听听,希望能得到先生指点,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子初微微一笑,说道:“太子,你看这样如何?你先不说你具体的想法,让老夫猜猜你是如何想的?毕竟老夫也前往实地考察了一番,心中也略知一二。猜中了更好,即使猜不中,也权且当个补充,如何?”
太子听罢,拍掌而笑,然后他冲着小队长问道:“小队长,我的想法曾经和你说过一些,会不会是你给先生透露了什么风声?”
小队长闻言,也是一笑,连忙拱手回答道:“回太子爷的话,小的一路只是尽职尽责地陪着先生,他只是问些敌我双方的情况,并未问到太子爷的想法,请太子爷放心。”
太子听罢,爽朗一笑,说道:“先生,您就猜,小队长正好做裁判。”
子初也笑着点点头,然后指了指面前的沙盘,继续说道:“太子爷,你请看,这月亮山之所以被称为月亮山,背后可是有一段来历的。不知道太子爷在实地勘探时是否了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