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后说道:“如果那样,就太好了,臣妾这里向大王贺喜,恭贺大王。”
楚王笑道:“爱妃,我们同喜同贺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忽然,新王后又皱起了眉头,说道:“可是大王,刚才臣妾再去听的时候,城外却没有了动静,不会,不会……”
楚王笑道:“爱妃是不是担心柳公公吃了亏?”
新王后点头说道:“臣妾就是担心这个,他吃了亏,不打紧,最多只是辜负了大王的期待而已,但臣妾最担心大王的安危。”
楚王笑道:“外边听不到声音,是好事,说明柳公公可能已经带人打败了敌军。说不定啊,喜讯过会儿就要传来。”
新王后笑道:“大王怎么那么确定柳公公一定会打胜仗。”
楚王笑道:“刚才本王坐在这里,打了个盹,就一会的功夫,还做了个梦,梦到了凤凰飞到了宫殿上头。”
新王后问道:“臣妾不明白,凤凰飞到大王梦里头,这能说明什么?”
楚王笑道:“凤凰鸟是吉祥之鸟,这说明,柳公公一定能够马到成功。”
新王后闻言,这才把紧皱的眉头舒展开,笑道:“那就好,那就好,臣妾惟愿将天上王打跑,莫要给臣妾丢脸,让臣妾在大王这里抬不起头,毕竟他是臣妾举荐的。”
楚王笑道:“爱妃,你多虑了,你替本王举荐人才,本王还要感谢你呢,怎么会怪你呢?”
新王后笑道:“多谢大王,过会臣妾安排人下去,准备犒劳柳公公和大军,也恭喜大王即将和太子见面,父子重逢。”
不料,楚王一听,却“哼”了一声,狠狠地说道:“爱妃,别提太子了。”
新王后疑惑地问道:“大王,您怎么了?太子取胜,您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啊,臣妾还要恭贺大王和太子呢,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怎么大王不但不高兴,相反还生气呢?”
楚王说道:“柳公公在信里又提到了太子的事情,说他已经收集到了一些太子和子初勾结敌人欲谋反的证据,说事后要向本王禀报,由本王亲自审理并发落。这个孽子,竟然敢造反?还有那个子初,本王对他多么信任,而他,他却辜负了本王。”
新王后说道:“大王,俗话说,人心是会变的。不说楚国,看看别的诸侯国,儿子杀父亲夺权篡位的例子还少吗?这就是人性与人心。即使他们无心,也难保他们的手下无心啊。这些做手下的,不考虑好好辅佐他们的主子,每天想的却是如何撺掇他们的主子如何篡权造反,这样他们也好荣华富贵。”
“不过,大王啊,您暂且不要管太子或者子初,幸好现在有柳公公控制着局势。现在最重要的是解除京城之围,其他的事情,容日后再处理也不迟,柳公公不是说了吗,有他在,太子和子初翻不起大浪,我们要相信柳公公。”
楚王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也只能这样了。这次多亏了柳公公啊,帮本王不仅扫清了外患,也解决了内忧啊,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倘若柳公公此番真能率领将士击败敌军,立下显赫战功,本王定要重重赏赐他。爱妃啊,你看,本王要如何赏赐柳公公才好啊?”
新王后说道:“回大王的话,您问的是国事,臣妾不敢乱说。再说,柳公公是臣妾举荐的,更要避嫌才是。所以,关于柳公公的事情,一切听凭大王裁夺。”
楚王笑道:“此刻大殿里这里只有爱妃与本王,并无他人,你只管说,无论你说什么,本王都赦你无罪。”
新王后闻言,这才娇羞一笑,说道:“大王既然问起臣妾,臣妾可就斗胆直说了。这次柳公公如果真地打败了敌人,可见他不仅能力超群,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大王忠心耿耿,这样的人才百年难遇,所以再让他屈居监军之位,岂不是白白埋没了他的才华,所以请大王三思而定夺。”
楚王点头说道:“爱妃所言,正合本王之意。爱妃,你放心,本王决心提拔他,使他成为朝中栋梁,承担更多国事,好为本王分忧,这样本王也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爱妃。”
新王后闻言,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娇柔地说道:“俗话说,明君慧眼识忠臣,忠臣忠心辅明君。而在臣妾看来,大王就是天下有史以来罕见的一代明君,而柳公公也是百年难遇的忠臣和能臣。大王要提拔柳公公,臣妾打心眼里高兴,柳公公忠心为国事,他是楚国的忠臣,有了他辅佐大王,楚国何愁不昌盛?臣妾相信,大王和柳公公一定能够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楚王说道:“柳公公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忠诚可靠,勤勉尽责,为此次平叛倾注了无数心血,他是楚国的功臣。不过,爱妃也是楚国的功臣,你有举荐之功,等本王好好想想,如何赏赐你才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