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第二站,大同城下,史书不小心把底细给漏了。
【八月。戊辰,虏二千余人,拥上至大同城下,索赂。】
这个数字,基本和也先前几次朝贡,对应的上!
也就意味着,也先这次也是来朝贡的,路上碰巧救了落难的英宗,想把他送回去。
至于索赂,就是要点钱......
不过,若是此行顺利,完全当得起擎天保驾之功,等英宗回朝,给些好处,也在情理之中。
但转悠了好几圈,宣大两地的守将,就是拒不接纳。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包括杨洪在内的守军,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简而言之,就是不想让英宗回去......
一旦那件‘事情’败露,这些人都得跟着遭殃!
再说一个小事,朱祁镇被‘困’瓦剌时,也先对他的态度。
饮食方面,两天一头羊,七天一头牛的。
虽然比不上在京城时,天天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塞外苦寒,生活条件有限。
除了牛羊肉一类,估计也没别的了。
这个规格,完全是上宾的待遇!
更何况,明英宗复辟之后,给也先立庙祭祀(存疑),说明对他真不错,有救驾之恩。
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反贼的嘴脸......
如果也先是仇人,朱祁镇还给他立庙,那是纯粹脑子有病。
哪怕智商大于等于零的,都干不出来。
就像后世的华夏儿女,不会给当年的日寇立庙一样。
而且,明英宗两次继位,正统十四年+天顺八年,除了土木堡之变翻车,其余大部分时间,干得还算不错!
历代帝王中,即使排不进第一梯队,也能勉强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
比起北齐高纬,南齐萧宝卷,南宋刘子玉,隋朝的杨广,等类人形生物。
起码没倒行逆施,祸害苍生,也担不起这第一昏君的名头。
那么,话说回来,土木堡之变,是谁害得朱祁镇失去皇位,落得如此下场?
在大明,能在背后谋害皇帝的,除了那群可爱的文官们,以及边关手握军权的武将,还能有谁?
别的先不说,土木堡之变后,看朝中谁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蹿升,掌握实权,就基本没跑了!
首先是杨洪,寸功未立,本该下狱论罪,却由昌平伯,一跃成为昌平候,从此赖在朝廷里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