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筹备制药 多方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远说道:“曹师傅,我就在想,咱们现在的情况和当初国外也有相似之处。咱们有您这样的专业人才,也有了制药基地,但在技术和设备上还是有很大困难。就像当初弗莱明面临的,提取高纯度青霉素和解决失活问题,咱们也得想办法克服。”

曹宇沉思片刻,说道:“王团长说得没错。我们现在最大的难题,一是找到合适的青霉菌菌种,二是搭建一套有效的提取和纯化设备。虽然我们没有国外那些先进的仪器,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想一些土办法。”

王远来了兴致,问道:“曹师傅,您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曹宇指着桌上的一些简陋仪器,说道:“关于菌种,我们可以发动战士和乡亲们,在周边山林里广泛寻找。同时,我也可以尝试对现有的一些类似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看看能不能得到理想的青霉菌。至于提取和纯化设备,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传统的化学分离方法,比如蒸馏、过滤,再结合一些简单的自制装置,逐步摸索出适合我们的工艺。”

王远听着,不住点头:“曹师傅,您不愧是专家,考虑得这么周全。只是这过程肯定困难重重,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们全力支持。”

曹宇感激地看着王远:“王团长,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在提取过程中,对温度、酸碱度等条件的控制要求非常高,我们需要一些能精确测量和控制这些参数的工具。还有,培养青霉菌需要特定的营养物质,我们要保证这些物质的纯净度和比例。”

王远思索片刻,说道:“测量温度的话,我们可以想办法找一些温度计,实在不行,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也可以。酸碱度测量,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

曹宇说道:“有一种叫石蕊试纸的东西,可以简单测量酸碱度。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制作,用一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经过浸泡、过滤等处理,或许能得到类似的效果。”

王远笑着说:“曹师傅,您这办法好。咱们发动大家一起动手,总能解决这些问题。对了,说到营养物质,您之前提到的玉米浆、乳糖等,采购应该没问题,但要保证纯净度,可能需要一些提纯的方法。”

曹宇说道:“没错,玉米浆可以通过多次过滤和沉淀来提纯,乳糖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它和其他杂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进行分离。虽然这些方法比较繁琐,但在现有条件下,只能一步步来。”

王远坚定地说:“曹师傅,不管多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青霉素对我们太重要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受伤,如果有了青霉素,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

曹宇眼神中充满了使命感,说道:“王团长,我明白。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天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现在机会来了,我一定全力以赴。”

两人又深入探讨了一些细节问题,从菌种培养的环境控制,到提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随着讨论的深入,他们越发清楚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也更加坚定了成功制作出青霉素的决心。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寻找菌种是否顺利?自制的测量工具和提纯方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如同迷雾,等待着他们去揭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