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各地兵力分散,调兵需要时日,等援军赶到,玉门关恐怕早已失守。”
兵部尚书赵武也出列献策:“陛下,臣建议在玉门关周边郡县紧急招募乡勇,扩充兵力。同时,发动百姓,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构筑防御工事,与守军相互配合,坚守待援。”
皇帝微微点头,却又面露难色:“赵爱卿,此计虽好,但招募乡勇需要时间训练,仓促上阵,恐难抵挡敌军的精锐铁骑。
而且,构筑防御工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今玉门关粮草仅够支撑半月,时间紧迫,难以实现。”
朝堂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建议,但都因种种现实困难被一一否决。
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眼中的焦虑和失望愈发浓重。
我昭武泱泱大国,本该人才济济,可此时竟无一人能献出良计。
难道天灭我昭武不成?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许毅已经缓缓退至一边。
但他内心并不平静。
蛮族。
玉门关。
在他记忆中有段模糊的记忆。
老将军浴血奋战,用不要命的打法在敌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
凭借少数倍的兵力,成功吓退了敌人,守住了玉门关,给昭武朝争取喘息之机。
可惜,英魂未归,尸骨被敌军碾碎在沁血的红泥中。
可以说,若是没有那位老将,昭武王朝在半月后就被推翻了,何来后来的昭武盛世。
又何来,他和妻儿爹娘的未来。
皇帝扫视着下方神色凝重的朝臣,声音低沉而无奈:“既然无人献计,那便听我的吧!蛮族此次来势汹汹,意在踏平我朝,若死守玉门关,恐玉石俱焚,朕实不忍百姓惨遭屠戮。
朕有意暂弃玉门关,保百姓周全,调兵在下一城防守,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有朝臣低声附和,认为以百姓为重,不失为权宜之计;但更多的是激烈反对之声。
镇国大将军萧战满脸通红,声泪俱下地往前挪,直直跪到龙椅之下:“陛下!万万不可啊!玉门关乃我朝门户,一旦放弃,江山半壁将暴露于蛮族铁蹄之下,我等将士有何颜面苟活?末将愿率麾下儿郎,与蛮族决一死战,誓要将他们阻挡在玉门关外!”
许毅心头一跳。
竟说不出心中滋味。
几十年后,振国将军的牺牲虽被口口传颂,让人叹一句英勇,可此时真切地在现场,才能体会到将军的泣血之心。
许毅从人群后高声道:“陛下,可能听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