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为烈士扫墓

从东进纵队驻地出来,师生又参观了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进入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刘伯承、邓小平和徐向前三位开国元勋的雕像。

高大宽敞的纪念馆里,分时段分单元陈列着,从冀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到国家解放整个历史时期的实物和图片。三姑紧跟在讲解员身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深入了解了英雄先烈们在冀南地区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冀南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他们发动了被刘伯承师长誉为平原模范伏击战的“香城固战斗”,成功实践“人山战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大小战斗余次,击毙击伤日军余人,伪军余人。抗日模范县长郭企之,被铡为三段壮烈牺牲的胡平鄂,用“忠信丹青扬”书写党员忠诚的贾庭修,以及五万余名冀南英雄儿女,用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慷慨壮歌。

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后方的冀南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棉,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共织布234万匹,做军鞋69万双,大批的担架、现金、粮食、大车、牲口等物资送往前线;10万健儿,34.2万民兵民工奔赴前线,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看着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一张张历史照片,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千千万万个英雄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了今天这太平盛世。更加坚定了师生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信念。

出了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师生们来到了冀南烈士纪念塔。纪念塔的北面,也就是对着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的一面,是邓小平同志题词的“冀南烈士纪念塔”;纪念塔的南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站在纪念塔前,全体师生默立鞠躬,表达对抗战先烈们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烈士纪念塔的西边,是抗战烈士纪念亭。纪念亭内,几十米的长墙,庄严肃穆的墙面,刻着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冀南各县区近千名县团级以上勇牺牲的烈士名字。

站在抗战纪念亭前,看着那一个个清晰隽永的名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血肉之躯,仿佛看到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他们不想屈辱地苟活,为了中华民族堂堂正正的站着。他们自愿加入抗战,拿起任何一件可以成为武器的武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将领们身先士卒,骑马驰骋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夜以继日在幽暗的灯下研究战斗方案。他们慷慨激昂在抗战动员大会上做宣传,带领民兵挖交通沟,破坏公路、破坏铁路,为抗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抗战烈士纪念亭,让后辈人虽不曾与抗战烈士相逢,却能永远记住他们的姓名。

抗战烈士纪念亭左边,是抗战烈士墓区。抗战烈士墓区分单身烈士墓和烈士公墓,墓区内阳光明媚,道路平阔,草木齐整,松柏俨然。模范县长郭企之、游击队长刘文信在内的等100多位有名烈士遗骨,安葬在单身烈士墓。每座墓都是用花岗岩石砌筑,上面黑花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简历。

烈士公墓里,安葬着633名无名烈士遗骨,高高耸立的墓碑,庄严肃穆。董存瑞和刘胡兰的塑像,巍然挺立在高大的墓碑前方,似是向后辈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在烈士墓前,同学们为烈士三鞠躬,献上鲜花。祭献结束后,同学们列队离开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圆满结束了。

从东进纵队驻地出来,师生又参观了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进入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刘伯承、邓小平和徐向前三位开国元勋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