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姐姐的病好了

因果树 伍茗 3950 字 4天前

2062 年立夏,中原大地的农村一片生机勃勃。我为乡村振兴忙乎了大半辈子,如今退居幕后,看着村里的智能灌溉系统有条不紊地给庄稼送水,年轻人在新修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里讨论着最新的种植技术,心里满是欣慰。

我的儿子顾家启和儿媳刘瑶都是顶尖的科研人才,在城里的科研机构工作。他们现在正投身于大脑神经元重构和人脑精神意识修复的新的研究项目,前些日子取得了初步实验成功,可离最终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这几天,儿子儿媳回了老家,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傍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我给大家端上刚从井里捞出来的西瓜,清甜的瓜香瞬间弥漫开来。“爸,这次回来,其实我们有个事想和您商量。”顾家启放下手中的西瓜,神情有些严肃。我心里“咯噔”一下,看他这模样,估计不是小事,“啥事啊?你说。”

刘瑶接过话茬,“爸,我们的研究现在到了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实测数据和稳定性验证。我们想找个合适的实验对象,这样成功的把握会更大。”我点点头,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顾家启深吸一口气,“爸,我想让大姑去做这个实验。您也知道,大姑被精神病折磨了这么多年,每天都靠吃药维持,太痛苦了。如果我们的研究能成功,说不定能彻底治好她。”

听到这话,我的手猛地一抖,西瓜差点掉在地上。姐姐的病是我们家多年的痛,她年轻时受了刺激,从此精神就不太正常。早些年,家里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积蓄,可病情总是反反复复。“这……能行吗?这可不是小事,万一……”我有些犹豫,心里既想救姐姐,又担心实验有风险。

顾家启连忙解释:“爸,您放心。我们的实验已经在动物身上做了无数次,安全性有一定保障。而且我们的团队都是行业内顶尖的专家,会全程密切监控大姑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这对大姑来说,说不定是个摆脱病痛的好机会。”

刘瑶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爸。我们实在不忍心看着大姑继续这样受苦。而且这也是为了更多像大姑一样的患者,我们的研究成功了,就能帮助更多人。”我沉默了,望着院子门口那两棵银杏树,思绪飘远。回想起姐姐发病时的痛苦模样,心里一阵绞痛。良久,我咬咬牙,“行,我去和你大姑说说,不过成不成,还得看她自己愿不愿意。”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了姐姐家。姐姐住隔壁镇的村子东头,房子已经变成智能化系统房屋。我推开门,看到姐姐正坐在院子里发呆,手里拿着药瓶。“姐。”我轻声叫了一声。姐姐抬起头,眼神有些涣散,过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我,“茗啊,你咋来了?”

我在她身边坐下,把儿子儿媳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姐姐听着,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我这病,看了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也没好。我都快绝望了。”姐姐苦笑着说,“可这实验,我怕万一……我不怕死,就是怕拖累你们。”我握住姐姐的手,“姐,这说不定是最后的希望了。家启和刘瑶他们都是为您好,而且他们有把握。要是真能治好你的病,咱们家就又能像以前一样了。”

姐姐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行吧,我试试。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了。我把事情给你姐夫说一下就跟你走。”

回到家,我把姐姐的决定告诉了儿子儿媳。他们既兴奋又紧张,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实验相关的事宜。接下来的几天,刘瑶和顾家启忙得脚不沾地,联系科研团队,准备实验设备,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

实验那天,姐姐被带到科研团队的实验室里。姐姐看着那些陌生的仪器,眼神里满是恐惧和不安。我紧紧握着她的手,“姐,别怕,有我在。”顾家启和刘瑶走过来,耐心地安慰着姐姐。“大姑,您放轻松,就当是睡一觉。我们会一直在旁边陪着您的。”刘瑶温柔地说。

实验开始了,姐姐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特制的病床上,各种传感器连接在她的头上,监测着她大脑的各项数据。顾家启和刘瑶站在仪器前,紧紧盯着屏幕,眼神专注而坚定。整个房间里,只有仪器发出的轻微“滴滴”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姐姐的表情逐渐平静下来,似乎陷入了沉睡。突然,屏幕上的一条曲线出现了波动,刘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快看,有反应了!神经元开始重构了!”团队里的成员们都兴奋起来,开始忙碌地记录数据。

然而,就在大家满怀希望的时候,姐姐的心跳突然加快,血压也急剧上升。“不好,出现排斥反应了!”一个研究员紧张地喊道。顾家启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迅速调整着仪器的参数,“快,注射镇定剂,稳定她的生命体征!”刘瑶也在一旁协助着,额头上满是汗珠。

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姐姐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了下来,但实验不得不暂时中断。顾家启和团队成员们围在一起,讨论着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不是我们的刺激强度太大了?大姑的身体承受不了。”一个成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瑶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也有可能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姑一直吃着精神类药物,和我们的实验药剂可能产生了冲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家讨论了很久,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几天的调整和准备,实验再次开始。这一次,团队成员们更加谨慎,密切监控着姐姐的每一个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消息不断传来。姐姐大脑里的神经元逐渐按照预期的方式重构,她的精神意识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善。“姐,你感觉怎么样?”我轻声问姐姐。姐姐的眼神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她笑了笑,“丰年,我感觉好多了,脑子好像清醒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幻觉也没有了。”

听到姐姐的话,我的眼眶湿润了。顾家启和刘瑶也激动得拥抱在一起,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接下来的日子里,姐姐的病情越来越好,逐渐摆脱了药物的依赖。

看着姐姐重新恢复正常生活,村里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和高兴。儿子儿媳的科研成果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接到了很多邀请,去分享研究经验和成果。

“爸,这次的成功离不开您和大姑的支持。”顾家启感激地对我说。我笑着摆摆手,“你们才是功臣,你们让你大姑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也给那些和你大姑一样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立夏过后,村子里更加热闹了。新的农作物在智能农业系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我的心里,除了为乡村的发展感到高兴,更为儿子儿媳的成就感到骄傲。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乡村振兴的成果和医学科研的突破交相辉映。儿子儿媳继续投身于科研事业,他们希望能将这项技术进一步完善,帮助更多的人。而我,也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继续见证着乡村的每一个变化,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2062 年立夏,中原大地的农村一片生机勃勃。我为乡村振兴忙乎了大半辈子,如今退居幕后,看着村里的智能灌溉系统有条不紊地给庄稼送水,年轻人在新修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里讨论着最新的种植技术,心里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