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师一听这话;又开心地笑了起来:“哈哈!好小子!有你这份心就行了!不过啊;你要记住一点:学无止境、医海无涯!咱们啊;都得活到老学到老才行哦!”
有一天,有个小弟子,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一脸好奇地问:“师父啊,我听说温病还有发于阳和发于阴的说法,这是咋回事儿啊?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笑眯眯地说:“哎呀,这事儿啊,说来话长,不过既然你求知若渴,那我就给你细细道来。”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课堂”:“咱们先说这温病啊,它可不是一般的感冒发烧。温病这家伙,狡猾得很,它会根据你的体质、环境、心情等等,变幻出各种花样来折腾你。但是呢,万变不离其宗,它总逃不过阴阳这两个大佬的手掌心。”
小弟子一听,眼睛更亮了:“阴阳?那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吗?难道中医也用这个?”
仙师哈哈大笑:“你说得对,也不全对。阴阳啊,确实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它不光能指导武侠小说里的内功修炼,还能帮我们认识身体、治疗疾病呢!”
接着,仙师正经起来:“好了,言归正传。咱们说这温病发于阳和发于阴啊,其实就是看症状。你要是得了温病,还发着烧,怕冷得直哆嗦,那就是发于阳了。为啥呢?因为阳啊,就像个小太阳,热乎乎的,有活力。你体内阳气太盛,温病一来,就跟火星撞地球似的,火花四溅,烧得你浑身发烫。”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那发于阴呢?”
仙师接着说:“发于阴啊,就相反了。你得了温病,但不发烧,就是怕冷得厉害。这就像冬天里的一盆冷水,浇在你心头,让你从里到外都透着寒气。为啥会这样呢?因为阴啊,就像个冰块儿,冷冰冰的,没活力。你体内阴气太重,温病一来,就被你体内的寒气给镇住了,烧不起来。”
小弟子挠挠头:“那……发于阳和发于阴,哪个更严重啊?”
仙师摇摇头:“这事儿啊,得看具体情况。发于阳呢,虽然烧得厉害,但只要你阳气足,抵抗力强,很快就能把温病给打跑。就像个小太阳,虽然热,但能把病菌都给烤死。发于阴呢,虽然不发烧,但寒气太重,病菌容易在你体内潜伏起来,慢慢折磨你。所以啊,哪个更严重,得看你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
小弟子又问:“那您说,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这是咋回事儿啊?”
仙师微微一笑:“这事儿啊,跟咱们老祖宗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关。阳数七,阴数六,这是天定的。你发于阳啊,就像个小太阳,得七天才能把病菌都给烤死,病就好了。发于阴呢,就像个冰块儿,得六天才能慢慢融化,病菌才被消灭干净,病也就好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这样啊!那……师父啊,您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预防温病呢?”
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预防温病啊,关键还是得养好身体。你要多锻炼、多喝水、多吃蔬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东西。还有啊,要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这样你体内的阳气才会旺盛,阴气才不会太重。这样温病就算想找你麻烦,也找不到机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