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在灵犀溪停留了片刻后!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继续往下走!
微风轻拂,带来山林间独有的草木清香,夹杂着野花淡淡的芬芳。
山路两旁,不知名的小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仿佛在夹道欢迎着这群尊贵的访客。
不多时,一座清幽雅致的院落映入众人眼帘。
院门古朴,门上的铜环散发着淡淡的光泽。
道长停下脚步,侧身抬手,恭敬地说道:“皇上,此处便是雨花道院了。”
乾隆微微点头,迈着沉稳的步伐率先踏入。
一进院子,古朴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
庭院中,几株参天古柏拔地而起,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
树皮斑驳,刻满岁月的痕迹,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的缝隙,在石板地上洒下一片片细碎的光影。
树下,错落摆放着石凳石桌,想来是道士们品茶论道之处。
永琰紧紧拉着傅恒的手,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忽然,他挣脱傅恒的手,跑到一面刻满字的碑前,仰起头,奶声奶气地问:“阿玛,这些歪歪扭扭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像你写的字。”
乾隆微笑着走过去,轻轻摸了摸永琰的头,“小十五,这些都是先贤留下来的文字,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和智慧。”
说着,乾隆指向碑上的一处,耐心解释道:“你看这‘高山流水’四字,写得气势磅礴。
它不仅是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更代表着知音难觅的美好情谊。
当年俞伯牙抚琴,钟子期能听懂他琴音中的高山与流水之意,二人遂成知音。”
永琰眨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指着旁边的碑文,“那这个呢,阿玛?
乾隆顺着永琰的目光望去,“那是赵孟頫所书的《陋室铭》。
你看这字体,圆润清秀,行笔流畅,既有楷书的规整,又具行书的灵动。
你可知道,这背后还有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