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秦新政 内阁雏形的诞生

每日,罗楠的府邸门庭若市,来自大秦各地的有才之士纷纷慕名而来,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华。

罗楠亲自接见每一位候选人,或考较经史子集,或询问治国方略,或探讨民生利弊。

她目光如炬,言辞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选拔出真正能为大秦效力的栋梁之材。

经过层层筛选,数十位精英脱颖而出。

这些人涵盖了各个领域,有擅长经济理财的,能精准分析市场行情,提出促进商业繁荣的策略;

有精通军事兵法的,对大秦周边地形和各国军事力量了如指掌;还有熟知律法条文的,能确保国家法令公正严明地执行。

内阁筹备完成后,罗楠选定吉日,带领内阁成员入宫面见秦萧。

这一日,内阁成员们身着崭新的朝服,神色庄重又带着一丝紧张,整齐地排列在宫殿大厅之中。

秦萧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

罗楠上前一步,恭敬奏道:“陛下,内阁成员已按计划挑选完毕,皆为大秦的精英才俊,现请陛下训示。”

秦萧微微颔首,起身缓缓走下龙椅,在众人面前踱步。

他仔细端详着每一位成员,眼神中既有审视,也带着期许。

“诸位皆是朕与罗爱卿精心挑选出来的,身负大秦的未来与希望。从今日起,你们便组成内阁,辅助朕处理国事。朕希望你们能一心为公,直言进谏,切莫辜负朕的信任。”

秦萧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中。

内阁成员们纷纷跪地叩首,齐声高呼:“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自此,内阁正式开始运作。

每日清晨,内阁成员齐聚内阁议事厅,讨论各类政务。

他们围坐在巨大的桌案旁,桌上堆满了各地呈上的奏章文书。

有人手持书卷,详细汇报地方灾情,提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措施;有人展开地图,分析边境军事形势,商讨防御策略;

还有人针对国内商业发展,提出改革税收制度、开辟新商路的建议。

讨论过程中,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有时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但一旦达成共识,便迅速形成决议,上报给秦萧。

罗楠则在其中起着协调和主导的作用,她总能巧妙地整合各方意见,提炼出最佳方案。

秦萧对内阁的工作十分关注,时常亲自参与内阁会议,倾听大臣们的讨论。

每当遇到重大决策,他都会认真听取内阁成员的建议,综合各方因素后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