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送日子之谈中外“彩礼婚”与“嫁妆婚”的比较

到了丽塔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四处托人给她介绍对象。好不容易,有个男方家庭表示愿意和丽塔结婚。男方是个小职员,家里提出了一大串嫁妆要求,包括一笔可观的现金、金银首饰,甚至还想要一辆摩托车。丽塔的父母愁得不行,可为了女儿能嫁出去,他们咬着牙,东拼西凑,借了不少钱,总算是勉强凑齐了这些嫁妆。

婚礼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可婚后,丽塔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婆家嫌弃她带来的嫁妆不够丰厚,对她百般刁难。平日里,稍有不顺心,就对丽塔恶语相向,还让她干最重最累的活儿。丈夫也在婆家的影响下,对丽塔越来越冷淡,甚至还会动手打骂她。丽塔心里委屈极了,可又不敢跟父母说,怕他们担心。

有一次,婆家突然提出要丽塔家再拿出一笔钱,说是要给丈夫的弟弟结婚用。丽塔的父母实在拿不出钱了,丽塔苦苦哀求婆家,可婆家根本不听。从那之后,婆家对丽塔的折磨变本加厉。丽塔每天以泪洗面,精神也越来越差。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丽塔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她趁着婆家所有人都熟睡,偷偷地在房间里上吊自杀了。第二天早上,当婆家的人发现丽塔的尸体时,竟然没有一丝愧疚,还在抱怨丽塔死了给他们家带来了晦气。

丽塔的父母得知女儿的死讯,悲痛欲绝。他们赶到女儿婆家,想要讨个说法,可婆家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在印度,像丽塔这样因为嫁妆不足而遭受苦难,甚至失去生命的女子还有很多。1990 年,印度就有近 5000 名妇女死于这种落后的家长制度。女孩子多、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因为嫁女往往负债累累,陷入更深的贫困。这‘嫁妆婚’的陋习,不知道毁了多少印度女子的一生啊!”

小主,

阿丽的母亲听了,心疼地说道:“太可怜了,同样是女人,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阿丽忍不住问道:“那咱们中国为啥是‘彩礼婚’呢?”

贾晓臻耐心地解释道:“中国和印度在影响婚姻制度的条件上存在重大差异。中国占优势地位的儒家思想虽然也歧视妇女,但不像印度教那样建立在深厚的神学基础上。20 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儒家关于妇女和婚姻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大幅减弱,婚姻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妇女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嫁妆婚’逐渐向‘彩礼婚’转变。在咱们乡村社会,嫁女被认为是一种损失,人们会索要一些彩礼作为养育女儿的补偿。而且,咱们嫁女主要是当作扩大人际关系、授受礼品的机会,没有宗教意义。”

土根点了点头,说道:“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看来每个国家的习俗都和它的文化、历史有关系。”

阿丽的三爷爷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这印度的‘嫁妆婚’和咱们的‘彩礼婚’,虽说性质不同,但感觉都有点像买卖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