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功德论

龙头船每日都上演着激烈的打斗。

不是为了抢夺修炼室,就是为了杀人夺宝,东家拿了西家的东西,西家又找东家复仇,如此循环。

被杀的人多了,龙头船里到处弥漫着血腥味。

牧云初原本想好好修炼,多练习怎样用天道法则搓线,或者扩大识海、多炼丹,但总有人要跟她过不去。

不时有人找上门来,要她交出神道的修炼功法。

每当这个时候,沈星澜便会出手,将他们赶出去。

几次之后,牧云初从原来的莫名其妙,渐渐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她踏入龙门时,龙门发出的光并不是代表灵道的灰白色,而是代表神道的金色。

当了解前因后果之后,牧云初也疑惑了,她修炼的是全属性心法,并不是神道心法。

神道该怎样修炼她都不知道。

再者,她自身的灵魂也并非源自神界,无论是从哪方面看,都应当与神道毫无瓜葛才是。

难道是识海中的几个神器的存在,影响了龙头船的判断?可神器不是不能用了吗?

又或者,是因为她身上具备的大量功德?

牧云初认为,是最后一个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当又有一批人进来让她教出神道的修炼之法的时候,甲板上,重重围堵之下,牧云初大肆发表了一番“要做好人,行好事,积功德”的演讲。

“善行铸道,功德为基。大家不是想知道我是怎样修炼的吗?那就是多做好事,多积功德!”

场面一静,众人面面相觑。

作为修行之人,《因果论》大家都听说过,正道修行的人会尽量让自己少沾因果,为的就是少沾业力,让自己渡劫的时候更轻松一些。

因果是指修行之人的行为与造成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并非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只做了恶事的人会被业力缠上,有些自以为行了善事,但却导致不良后果的,也是一样。

举个例子,某位弟子不善识人。

一日,他见一瘦弱之人正被邪修欺辱,心生怜悯,便好心递上一把宝刀,让其用以自保。

却不想,这人竟持此宝刀血洗了一整座城。

这般情形下,除了那如恶魔般犯下滔天罪行的人,提供宝刀的弟子同样会被业力纠缠,难以脱身。

因此,大宗门的长老往往会告诫弟子要尽量少沾染因果,毕竟,你无法准确地判断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人是鬼。

牧云初站在人群中央,高声道:

“诸位同门!常听师长教诲,要少沾因果,可这绝非是要我们做那冷眼旁观者,一头扎进修炼里,对世间万事不管不顾 ,我们应该广做好事,多积功德。

众人唏嘘一片。

有人叫道:“你能确定自己做的一定是好事吗?”

“对,我不主动杀人夺宝,但也不会去伸出什么援助之手,小心功德没得到,反而沾了一身业力。”

“道友所言极是!”

“呸,《因果论》都是大宗门宣扬出来吓唬散修的,谁不知道大宗门弟子的修炼资源多,这是为了保护宗门弟子呢,还真有人信啊?”

“就是,老子偏要杀人夺宝,什么《因果论》和《功德论》,都是屁话!”

“只有得到手的才是自己的,修炼就是与天争,与人争,才不是要我们自甘平凡,不知进取。”

这一番话得到了很多喜欢杀人夺宝的修士支持。

“靠自己改变命运有什么不对?”

“你怎样肯定自己是因为积累了功德才得到神道承认,而不是修炼了我们不知道的秘法?”

“少忽悠我们,快把修炼的法子交出来!”

人群大喊:“交出来,交出来!”

功德很难计量,牧云初微微皱眉。

她正在思考用什么方法说服这些人,让他们少来烦自己的时候,一衣着褴褛的光头修士走了出来。

“老衲是西境的苦行僧,修的正是功德,非常认可这位施主刚才的发言,老衲有一物可以测量功德,可以拿出来给大家演示一番。”

“是什么东西?”有人问道。

“这秃驴修的是功德又如何,进龙门时显示的光芒也不是金色的,金色绝对和功德无关,休得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