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这两箱子都是控告胡惟庸的!胡惟庸可真行啊,真是让咱大开眼界!咱还是第一次见到人缘这么差的。”
太子朱标实在是憋不住笑。
“爹啊,这不就是您老人家希望看到的结果么,您可别告诉我,您用占城国的事问责,然后又开启了风闻言事,针对的不是胡惟庸!”
朱元璋也嘿嘿一笑。
“咱就知道瞒不过你,知我者真是咱家太子啊!胡惟庸不是很牛么?不是敢瞒着咱,搞上下其手么?而且听说还有更多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好啊,咱就借这汪广洋,让那些胡惟庸的党羽们看清楚,自己跟了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掌握几条重要罪证,那收拾胡惟庸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标低下身子,在箱子里掏出了几封折子,认真地阅读了起来。
“控告宰相胡惟庸上下其手,欺瞒皇上,重要奏折扣押中书省。这封是控告皇上游行期间,胡惟庸对皇上大不敬。那这封呢?控告胡惟庸谋害刘伯温……”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
“这些肯定还不够呢,咱想要的是关键人物的关键证词,这都是些小鱼小虾,所说的事情大多都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
“可是就算这样,这上面的罪证也足够胡惟庸死几百遍了吧……您在等什么呢?”
朱元璋双眼微眯,嘴角微微翘起。
“咱在等一个重要的人物,等一个一锤定音的罪证,要让这胡惟庸一招毙命,而且还要把那些党羽也都一网打尽!”
就这样,风闻言事又开启了好几天,收上来的折子都快把朱元璋的书房堆满了,朱元璋和朱标这几天读折子都读得头皮发麻。不过也确实依据这风闻言事提供的线索,收拾了几个人,但是跟朱元璋真正想收拾的人比起来,这些确实都只能算小鱼小虾。
直到第五天,朱元璋再次宣布了对同谋举报的惩罚降低,然后……然后他布下的鱼饵,终于有鱼咬钩了。
小主,
当天下午,朱元璋便收上来了一封折子,正是他心中一锤定音的重要折子。于是他急忙派人去把太子朱标叫来。太子一进门,朱元璋就把一封红色封面的折子扔给了他。
“看看吧!咱要等的终于等到了!可以收网了!”
朱标瞄了一眼折子。
“中丞,涂节?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个家伙应该是胡惟庸的铁杆吧?”
“岂止是铁杆,简直就是铁杆中的铁杆!也只有这种人说的话,可信度最高,也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这才是咱希望钓到的大鱼!而且,你看看这家伙告胡惟庸什么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