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放个炭盆取暖,即使冬天来人也不用往屋里的炕上领。

屋里的摆设也很简洁,一铺可以睡下三四个人的火炕,灶口连通在外面的厨房,屋里不用生火会干净许多。

最亮眼的可能就属顾恒画图纸做出来的衣柜和梳妆台,样式应是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为了不横生枝节他已经简化了许多花样以实用为主。

窗户边一张小书桌上面摆放着几本书籍,阳光洒进来满室温馨。

对面的房间是一样的格局,只是省去了大衣柜和梳妆台,到时候把知青院的大木箱子搬进去放东西就行了。

院子里也是精心规划过的,小院的左边有一间小厨房。厨房旁边搭的柴棚子,此时已经堆满了柴火都是找那兄弟俩换的。

这里没有鹅软石,顾恒就找来许多碎石子,从院门口一直铺到堂屋门口,这样下雨天走路也不会满脚泥。

一条碎石子铺出来的一条小路把院子一分为二,两边泾渭分明。

右边被顾恒开出了几块迷你的菜地,可以种点葱蒜和小青菜,他们知青本来就应该有自留地,所以也不算违规。

菜地被顾恒平整得板板正正的,一小垄一小垄的有点像QQ农场的那种感觉,别说还挺有意境。

靠近门口的院墙边则用木架子搭的晾衣服的杆子,环顾四周院子虽小五脏俱全。

唯一缺少的可能就是一口井了,不过好在对门的大妮家左侧的山脚下有一口井,也不算远况且他们有的是力气,到时候去隔壁村买两口大缸就不愁用水问题了。

“晓晓,我怎么瞅着你家院子比我们家的舒服许多?明明一起弄的。”马冬梅抱着儿子站在一旁怨念颇深,瞧瞧门口还种了两棵桃树,春天花一开肯定很美。

“当时顾恒叫你们来着,是谁说不讲究那么多的?”李晓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手还不停地逗弄着小家伙的小脸蛋,满满的胶原蛋白啊!

“呕......呕,冬梅姐我也没弄,咱不羡慕哈!”周雪好不容易说完一句话又去旁边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