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京城受封

京都,襄阳伯别院。

王凡已经来到京都十天了,四海钱庄、九州当铺、九州车马行、四海酒楼相继开业。

除了渤海十五家富豪整整齐齐的来道贺外,就是京都的忠义侯府派人送来了贺礼。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皇宫也送来了四份贺礼,四块镶金边的牌匾。

等过段时间就会有朝臣惊讶的发现,牌匾上的字居然是陛下御笔。

十天当中,李治没有召见王凡一次,董妃等女眷也没有丝毫信息传来,王凡却丝毫没有忧心。

他把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商铺之上,没有去与京城的朝臣勾连。

他也察觉到了这段时间有人在暗中观察他,或者说监视他。

但他却毫不在意,就在四海钱庄开业当天,一百车金币、银币、铜币运进了京城。

金银币直接进了皇城,铜币则进了四海钱庄的银库,这些年铸的金银币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登基大典上李治封赏群臣,客家可谓皆有收获,对王凡却只字未提,这让许多朝臣有些看不懂。

王凡的商铺开业门前车马稀就不足为怪了,但打赏群臣的金银用的却是王凡的金银币。

李治用王凡的金币银币不是对王凡的赏赐,而是看中了金银币……省钱!

打赏黄金千两没有打赏金币万枚显得大气,虽然货币价值相当,但万比千要显得豪横。

更为关键的是金银币的精美程度远远不是金银元宝可比的,更不要说什么银角子,金叶子了。

不但纯度不高,样子还丑,有失大国体面。

当然这些都是王凡灌输给董妃等人的,女人嘛喜欢好看的东西,同时又很抠门。

金银币完全满足了她们的需求,这不皇宫里的内帑向四海钱庄对等拨银子时,就是按一比一的比例……

由于宏光在位时迷恋仙道,内帑花的所剩无几,李治接手后很是头疼了一阵,王凡送来的金币银币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但李治需要面对的事情可不止这一点儿,满朝文武世家大族都是他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这十几天的时间,每天都有朝会。主要解决的就是前两任皇帝给大正带来的亏空。

那个俩痴迷仙道,在位十几年便花光了大正百年的积累。

李治继位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钱,这几天群臣议政也没议出个子丑寅卯,一直都是围绕着加农税还是加商税争吵。

各方利益的话事人争得面红耳赤,作为刚刚登基的皇帝,李治始终一言不发,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争吵。

李治可不是宏光帝少不更事,他可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朝争、党争,里面的门道门儿清。

今天的朝会还是在无休止的争吵中结束,回到后宫的李治活动着坐僵了的身体,脑海中还在回想着朝会上每个人的表现。

董皇后悄然出现在李治的身旁,伸手轻轻的为李治揉捏着肩膀。

夫妻二人三年的分离不但没让感情变淡,反而越发的浓厚甘醇。

“今天又劳累了一天,可有结果?”董皇后轻声问道。

“没啥新意,继续为他们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争吵。”李治淡淡的说道。

“哎!真不知道他们要吵到什么时候。”董皇后娥眉紧锁,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道:“玉双不必忧虑,这是那些臣子该忧虑的事情,他们拿了俸禄就该负责到底。”

“今天四海钱庄又送来了一批金银币,加上之前的合计金币一千万枚,银币八千万枚,应该能解燃眉之急了吧?”

听到这个消息李治挑了挑眉道:“这个王凡还真有些本事,这么快就送来了这么多金银币。”

董皇后笑道:“他现在把自己当做娘家人了,上次送的那些本来是想当做贺礼的,看到陛下喜欢就持续的送过来了。

粗略的算了一下,咱们存在他那的金银做成货币后涨了近一成。”

李治满意的点点头道:“还算是个合格的臣子。”

“听王凡说那个忠义王有不臣之心,他的背后还有山西王氏的支持。”董皇后严肃的对李治说道。

“哦?王凡是怎么知道的?”李治也严肃起来。

“王凡去整顿王氏族人的时候,遭到他们的袭击,大张旗鼓的向王凡索要钱财产业。

双方打了一场,王凡赢了还抓了些俘虏,一审之下居然有忠义王的儿子。

那小子还扬言等他爹当了皇帝就收拾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