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楼是寺庙的文化宝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佛教经典。这些经书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见证了白鹿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莫珺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经书,那古朴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
在寺庙的后院,有一片竹林,竹子青翠欲滴,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世外桃源。竹林深处,有一座小小的凉亭,走进凉亭,坐下休息。闭上眼睛,聆听竹林的风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心中一片宁静。
参观完白鹿寺,一行人深入白鹿山的山林,去探寻更多的自然之美。沿着寺庙后的小路继续前行,山路逐渐变得崎岖不平。小桂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两侧的树木更加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走了一段路后,他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山谷。山谷中有一片湖泊,湖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湖边长满了水草,几只水鸟在湖面上嬉戏,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小桂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
在白鹿山的山林间,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徒弟们散在各处,忙碌地采摘着药材。这里是药材的宝库,黄连、川芎、杜仲、厚朴等珍贵药材在这片土地上茁壮生长,等待着有缘人的采摘。
一个时辰后,徒弟们带着满筐的药材,陆续回到了集合点。他们脸上带着疲惫,但眼中却满是收获的喜悦。小桂站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微笑着看着徒弟们,眼神中满是对他们的鼓励与期待。
徒弟们将采回来的药材整齐地放在地上,围坐在小桂周围。小桂逐一检查,边检查边给他们讲解:“这是厚朴,看它的树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厚而有韧性。它的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裂槽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光滑,划之有油痕。厚朴性温,味苦、辛,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滞中焦、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症状。不过,厚朴在炮制时需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后切丝,干燥,这样药效才能更好地发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桂拿起另一味药材,继续说道:“这个是川芎,它的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厘米。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状。川芎在采收后需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炮制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接着,小桂又拿起一块树皮,说道:“那个是杜仲,看这树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厚3-7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状。杜仲在炮制时需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盐杜仲则需在炒制过程中加入盐水,这样可以增强其补肝肾的作用。”
最后,小桂指着一株草本植物,说道:“那个是黄连,它的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症状。黄连在采收后需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炮制时有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等多种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增强其不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