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整点武功秘籍吧

这时,张晨钰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她从郎燕的口中得知古神被人称呼为“阿赖耶”,但至始至终,郎燕从未解释过“阿赖耶”这一名字究竟是何种意义。

张晨钰对“阿赖耶”一词有点印象,向郎燕询问:

“郎医生,你为什么称呼祂为阿赖耶?这个词我记得是取材于大乘佛法中的佛法术语阿赖耶识吧!”

预料到张晨钰的知识储备不足,郎燕点了点头,没有再次反问,详细地讲解:

“是的,我们将祂取名为阿赖耶,便是因为祂的存在与阿赖耶识息息相关,阿瓦隆支部的科学家们研究祂的时候,以佛教的文献记载作为主要的研究依据。”

“佛法称人的内在有八识,阿赖耶识便是其中之一,八识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为人对外界的感官,以外界的色、声、香、味、触为对象,第六识——意,为人通过观察外界而对自身所生的知觉、思维等,相当于综合前五识直接反馈的感觉,第七识——末那识,是自我意识的根源与本身,也就是所有人各自的潜意识。”

“而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源,它是含藏一切人内在现象的种子,它代表了哲学中不断提出却无法自圆其说其来源的先验性或原初给予性等等,你可以理解为,阿赖耶识就是一种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对可能性的感知,它对个人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个人历史和世间万象有积淀的潜在势能。从各国文献记载的历史考证来看,神普遍具有不可亵渎的权威性,能够代表与审判人类,不排除阿赖耶便是这阿赖耶识积累孕育的群体意志,因人类长久幻想出神会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审判,导致产生了祂这一混沌态的群体化身。”

……

郎燕对于八识与阿赖耶的描述听起来十分笼统与复杂,可实际上不难理解。

说人话就是,前五识是人类认知外物的五感,第六识是外物对五感的综合感觉,它是人类的自我意识,令任何人能主观对外界的事物判断与认知,界定“我是什么”。

第七识是人各自的潜意识,是比主观的自我意识更深更具有长期影响的感知,令任何人能通过记忆判断某一事物对自己的意义,界定“我认为它是什么”。

第八识是人的集体潜意识,人通过前五识认知外界事物,第六识积累与转化出记忆,塑造了长期影响人格特征的第七识,进而人的自我意识能反思自己的现行在世界与集体中的影响,令任何人反思并制造改变外界的可能,界定“我能为集体做什么行为”或者”我在这世上渴望有什么意义”。

因此,具有群体动物本能的人类,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出阶级与道德,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在阿赖耶识中树立了一个代表审判与监督的权威,一个维持秩序的不可名状的神。

当然,阿赖耶与八识的关系,就如人类现阶段不具备证明阿赖耶来源于何处的手段一样,是郎燕与张晨钰比较认同的假说。

张晨钰指着天花板的上方,对阿赖耶的历史非常感兴趣:

“我明白了,那个古神也反过来推动与影响了人类的阿赖耶识,祂约束了人类在认知污染现象中的行为,我知道,我不需要太深入了解佛法,但既然我们现在知道阿赖耶与认知污染现象从远古便已存在,那么,不少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都是涉及祂的文献吧,那我们能否从其中学到什么应对魔都的认知污染现象?”

比起研究遥远的过去与应对不定的未来,张晨钰更喜欢活在每时每刻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