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相沉的迷思海】
在漫长或一瞬的时间后,坠入黑梦的人恢复了意识。
疼!
好疼——
太TM疼了!!!
……
无法感知到四肢与五官,没有呼吸与内脏,但是,全部可认知存在的部分疼得要命。
这把“人”干哪儿了?这还是地球吗?
就好像某个疯狂科学家咔嚓一刀切断了人脊椎的中枢神经,之后,又将人的脑子挖出来进行一番粗糙地冲洗与解剖后,切碎了,大锅煮,喂给了某只怪兽咀嚼下肚,之后消化完成被拉进冲水马桶……
“噫——不,能够正常思考的人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猎奇的比喻?真是恶心!嘶……好疼!我不想要疼痛!”
当拒绝疼痛的念头产生,要命的疼痛便戛然而止。
人的意识,感知到的环境仅有黑暗失重的无际虚无,身处异地的不安与迷茫,令人的意识本能地渴望回归来处。
承载的情绪触发认知的波动,使人的意识产生了挣扎的理由,掀起了一圈圈推进存在的波浪。
游动,向上游动,好黑,没有方向与重力,判断不出哪里是“上”,哪里有“光”。
“冷静!不确定这里是哪里,这样随便前进只会浪费体力,好黑好深的【这里】什么都没有,无法作为判断方向的依据,必须以一套标准的流程走,对,按照流程走!命题、分析、论证、裁定……”
人的意识似乎忘记向哪里前进是一个有待商榷的大问题,意识缓缓蜷缩,将逸散的认知内敛。
命题:如何在没有方向的条件下,返回一个被人忘记的地方。
分析:要返回的【目的地】很重要,与漆黑的【这里】不同,是很亮的空间,有其他事物的存在……
论证:当前的精神状态异常,记忆清零,没有任何可支持积极行动的有效动机。
裁定:人的意识讨厌烦恼,不想舟车劳顿,出于安全与轻松的考虑,可以维持现状。
……
伴随拒绝烦恼结果的产生,思考的理智盖过本能的冲动,逻辑选择了随遇而安,卸下了情绪展现的力量,褪去应有的色彩。
“那个被遗忘的【目的地】值得寻找吗,一切终会消逝归于虚无,既然已经身处【此处】,那为何还要前往【目的地】呢?反正,就这样,也挺好……”
精神没有促使行动的动机,生理无需满足物质的需求。
在这片虚实未定的黑梦中,沉解众生灵思的海渊,七情六欲与六识五感等一切属于自我意识的东西都在磨损,掀起时日不多的涟漪,直至消散在这不知终点的时空中。
如果说,死亡是从现实归乡的返程票,那么,无想则是从虚幻归乡的另一条路。
代表名为“■■■”的人类个体意识彻底丧失清醒,与无数个海渊的个体意识一同下沉,放下主体的视角,融入客体的共鸣,遗忘了现实来处的痛苦,回归那虚幻始源的怀抱。